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一章 辽东战役拉开帷幕(2/3)

银装素裹,全是雪白的颜色。

只有城墙外的四五百米之内,才能看到支棱斜叉的拒马尖桩,以及露出些许泥土颜色的壕沟胸墙。

一辆辆雪橇从江边方向驶来,载运着各种物资,通过城门,进入城内。

“四千人,坚守三个月,应无问题。”王战翻看着运来的物资清单,向冯西建汇报道:“趁着海水还未封冻,这可能是最后一批运来的物资了。”

冯西建点了点头,说道:“终于赶在入海口结冰前,完成了物资储备,可以向郭帅报告这个好消息了。”

鸭绿江入海口有数月的封冻期,船只水运就要中断。尽管可以从朝鲜跨过鸭绿江进行转运,但到底是很麻烦。

所以,提前储备完各种物资,特战营也具备了在辽东坚持下去的基本条件。

也就是说,他们还是要执行原来的计划,而不是撤回皮岛,避开建虏的锋芒。

不仅如此,特战营已经扩充到了八千人,再加上直接参与作战的朝鲜义兵,总兵力达到了一万两千。

这也是郭大靖同意特战营在辽东与建虏缠斗的主要原因,不要另外增兵,只要在秀岩地区增加军队,伺机威胁建虏侧翼就可以了。

“林将军那边的情况如何?”冯西建转向金重国,开口询问道。

金重国回答道:“已经调了人马回到义州加强防御,共有一万两千兵力,由崔将军主持指挥。”

林庆业已经是一道主官,义州的军政事务都交给了崔孝一。一来是放心,二来是职责所在,并不急于赶来义州。

四千直接加入东江军作战的朝鲜兵,一万两千在义州的防卫力量,再加三千林庆业留在身边的精锐,这已经是几年来他和崔孝一竭尽全力发展起来的军事力量。

不到两万,却是朝鲜最能打,武器装备最好的军队。

其中的骨干,前身是抗击建虏的朝鲜义兵,之后又在东江军经历过锻炼,掌握了新的战术打法的,富有作战经验的官兵。

这样算下来,在镇江、宽甸,以及一江之隔的义州地区,能够直接抵挡建虏的人马,已经达到了两万四千多。

而这还不是能够参战的全部人马,郭大靖已经向皮岛调了两营六千火枪兵,作为后备兵力,可以从朝鲜铁山登陆,驰援义州。

如果再加上秀岩地区呼应的东江军,能够加入辽东作战的总兵力,差不多达到了四万多。

冯西建在心中仔细估算,微笑着说道:“建虏能够用于辽东作战的人马,最多也不会超过三万。从兵力对比上看,应该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

兵力相当,但却是一攻一守,东江军还具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战斗还未打响,胜利的把握已经很大。

“势均力敌就太高看建虏了。”金重国信心满满地说道:“末将以为,建虏就是来找揍的,不打到满地找牙,总觉得还有以少胜多的实力。可惜,现在已经不是数年前的状况。”

作为朝鲜人,金重国深以丁卯胡乱为耻、为恨。数年的时间过去,他和很多朝鲜人也未忘记仇恨,时刻准备着报仇。

而数年的时间过去,建虏已显出颓势,东江军和朝鲜军队的战力却增长迅速。如果建虏再敢进犯,正是杀敌雪恨的良机。

当然,对于建虏的行动烈度,还有保留的余地。如果只是在辽东,朝鲜兵的主力就在义州警惕防备。如果敢跨过鸭绿江,那没啥说的,打就完了。

这几年,义州等地加固了城池,并在要隘构筑了防御阵地,辅以火炮火枪,建虏想要攻城拔寨,势必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按照建虏出动的兵力,一场伤亡达到四千以上的战斗,就足以使其伤筋动骨,不敢再逞凶横。

也是基于这样的判断,郭大靖和冯西建等将领商议制定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术。

说白了,就是诱敌深入,以镇江堡的坚固城防和强大火力,将建虏主力吸引于此。

其他的部队则化整为零,以千人为单位,进入在山林中设置的营地,并在建虏侧后展开持续的袭扰。

既能化整为零,当然也能变零为整,通过已经熟练的联络方式,窥准时机展开小型的伏击作战,消耗建虏的兵力,切断其物资补给的通道。

这既有游击战的原则,又有运动战的影子,抓住建虏兵力不足、粮道过长的缺陷,以最小的代价,粉碎建虏的作战。

建虏如果想扩大战事,进入朝鲜国土进行恐吓威胁,那就是自取其祸,给林庆业和崔孝一开战的正当理由。

朝鲜君臣或许还不清楚,林庆业和崔孝一等前线将领,却知道建虏的主力被牵制在辽沉,根本没有余力再来一场进攻朝鲜的大战。

即便是这场可能性很大的辽东之战,把建虏的兵力估计为三万,也是料敌从宽。很可能,连这三万的机动兵力,建虏现在也难以抽调。

鞍山、辽阳作为前线,要有三四万的人马防守;沉阳也至少要有一两万吧,再加上本溪、抚顺、鸦鹘关及六堡等地的守军,三万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