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二章 紧锣密鼓的备战(2/3)

快就要决战?

在他的预想中,东江镇在明后两年,军事行动的烈度不会很大。一方面是对明廷有个交代,另一方面则是等待后金在实力上的进一步削弱。

到第三年,才会是东江镇蓄力完成,展开大决战的时候。时间嘛,他判断是在秋天。

这应该是先酝酿发酵,不可能是大决战的序幕。多尔衮抿起嘴角,为自己的分析判断而略微放松了心情。

…………………

谁也不会想到,三年平辽或许只是让朝廷安心,并且麻痹建虏的一个幌子。

话说,,,版。】

最多两年,最短一年,郭大已经不用担心是否能够按期完成平辽大业,而是在全力筹划,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武器弹药、粮草物资、军队数量等等,都已经定下了标准,只有全部完成,才是大决战展开的时机。

沿着几乎整个战线的袭扰还在进行,郭大靖并没有制定太详细的计划,自主权基本上都交给了前线部队。

疲惫建虏,削弱其实力,更重要的则是牵制住建虏,使其要维持相当数量的战时兵力,消耗更多的粮草物资。

“为了以策万全,本帅决定继续向秀岩地区增兵。”郭大靖看着前来领命的尚可喜,缓缓说道:“建虏发动辽东攻势的意图越来越明显,秀岩地区越来越重要。”

秀岩地区处于敌我战线的中间位置,沿杓子河而上,可进攻青台峪堡,并继续攻打建虏防御的重地连山关。

向东则可以直取凤城,从而切断进入镇江、宽甸地区的建虏退路。

从防御的角度,秀岩以南地区已经安置了大量的军民百姓,也是必须要保护周全的。

之前是孔有德的后协驻守秀岩,现在再加上尚可喜的中协,兵力足够雄厚,无论是防御,还是出击,都游刃有余。

“末将明白。”尚可喜躬身领命,伸手作了个手势,引着黄得功,随着郭大靖来到沙盘前,听他讲解作战的布署。

辽东大地的河流基本上都已经冰封,可以借助于雪橇沿河谷运输物资。虽然不如船只方便,却也是冬季最方便快捷的运输手段。

“连山关是建虏重点防御的要地,兵力不少;凤城作为建虏进入辽东的第一个支点,想必也会警惕防守。”

郭大靖指点着说道:“但连山关到凤城之间的青台峪堡和通远堡,或许会成为弱点。毕竟,建虏兵力有限,不可能处处重兵坚守。”

尚可喜点了头,说道:“沿杓子河河谷,可方便地进抵青台峪堡。那里末将还算熟悉,堡小难守,驻兵不可能太多。”

正因为是这样的条件,连山关的建虏很难在青台峪堡和通远堡增加兵力,装不下呀!

建立营寨也不是不行,但这正中东江军的下怀。

凭借射程达到三里的迫击炮和火箭,只要推进到射程之内,勐烈轰击之下,就足以彻底击败建虏。

战术打法已经成型,不用郭大靖特意交代,尚可喜等东江老将都已经熟练掌握。

黄得功算是新人,即便不是很懂,也不会多嘴,自会在私下向尚可喜请教。

“大批作战物资已经运至秀岩,你们不用携带太多。”郭大靖的语气和缓,脸上带着些许笑意,说道:“补充的炮兵营接到命令后,已经启程,火炮的数量将达到两百余门。”

尚可喜笑着对黄得功说道:“有这两百门火炮,攻坚拔寨不在话下,功劳肯定到手。”

黄得功嘿嘿笑了两声,说道:“只是听说,却未曾见过百炮齐轰的壮景,这回应该能如愿了。”

郭大靖对于黄得功还是比较赞赏的,只因为历史上他的勇勐。只要给予他机会,相信会有更好的前景。

关键是黄得功现在的官职不高,只要让其看到上升的空间,光明的前途,融入东江镇的速度就会很快,忠诚度也值得信赖。

“东江军的战术打法比较特殊,黄将军尽快熟悉掌握。”郭大靖郑重地说道:“平辽大战已为时不远,希望你能抓住这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黄得功赶忙拱手,说道:“末将已经从东江袍泽那里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尚将军,无私传授,令末将十分感激。”

尚可喜笑着拍了拍黄得功的肩膀,说道:“还是见外了不是,还东江袍泽,赶紧把东江两个字去掉啊!”

黄得功自知失言,笑着挠头,一脸尴尬的笑。

郭大靖不以为意,时间尚短,完全融入东江镇更需要并肩作战的情谊,以及对东江镇的全心认同。

交代清楚作战的布署后,尚可喜和黄得功便告退而出,作战室内只剩下郭大靖一个人,良久地注视着沙盘。

尽管现在是处于大决战的准备阶段,但建虏既然敢出动,郭大靖就不惮继续给予其沉重打击。

能在决战前削弱建虏,就又增加了几分平辽的胜算,何乐而不为?

况且,建虏的发动既然有其目的,不加以粉碎的话,岂不是使建虏又有了缓过劲儿,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