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零九章 安定人心(2/3)

大靖绝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哪怕是成为军阀也在所不惜。

不是不能共赴国难,而是崇祯和朝廷把共赴国难的对象搞错了。应该出钱出粮的是宗藩,是官僚,是勋贵,是士绅地主,是豪强富商。

「我的目标就是打出个太平安乐,让你们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郭大靖眺望着远方,似乎看到了辛勤劳作、紧张忙碌的辽东军民,他微微眯起了眼睛。

………………

官府的文件终于下发,并由政务人员进行宣传,并与百姓签订五年的承包土地的契约文书。

五年之内,赋税不变,耕种的田地不变。如果百姓要增加耕种的土地,还可以向官府申请,再换地换书。

也就是说,在土地承包中,百姓占据着主动的地位,而不是被官府死死地限制在田地上。

这样做的考虑是生产力会不断提升,比如耕牛数量的增长,平辽之后大批官兵的退役为民,使得家庭人口有所增加。

而有这样的底气,则是对于平辽的信心,将有大量的田地可供分配,也将产生一次人口大迁徙。

辽沈地区,锦州、广宁,整个辽东都将为东江镇所有,土地面积的总量将增加近两倍。

「文书签字画押后,只是确认这片田地归你耕种,五年都不会变;如果你放弃耕种的话,便由官府收回,另行分配给别人耕种。」

「你一家人现在只能耕种三十亩,明年买了牛,能种五十亩的话,这份文书可以报官府作废,由官府再分配给你五十亩田地,重新签定文书。」

「对,对,你是不是耕种,由你作主,官府不强求。」

「等平辽之后,辽阳、沈阳、锦州、广宁等等,都会重新建屯设村,也会重新规划田地。但这是以后的事情,不影响你签字画押,耕种现在的田地。」

中午时分,吴晴和小琴等人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一上午的时间,接待了那么多的村民,口干舌躁地解说政策,签订文书,都累得够呛。

村长已经让人做好的饭菜,热情地款待着她们。

「村长,你对政策已经完全了解了吧?」吴晴边吃边问着村子,「也不复杂,听明白还是不难的。」

村长是个身材不高的中年男子,眼睛不大,脸色略黄。从神态和表情上,既有农民的憨厚劲儿,也有小买卖

人的精明,很矛盾,可也很合适。

他连连点着头,陪着笑说道:「大人放心,我都听明白了。这政策呀,就是让百姓们安心。五年时间,不算短了。」

吴晴点了点头,说道:「明白就好。以后若有什么疑问,你就能向他们解说。若是不托底,也可以去镇上问询。」

村长连声答应着,也不影响吴晴等人吃饭,躬身退了出去。

「下午就差不多能把这个村的工作都做完了。」小琴大口吃着饭菜,说道:「晚上统计出来,明天就去下个村?」

吴晴点了点头,说道:「也好。早做完早利索,咱们也能早点回复州。」

与吴晴和小琴同来的两位男性实习的政务人员,将留在辽东工作。这也是对女性的优待,不强求她们留在哪里,全是自愿。

倒不是在外面有多苦多累,吴晴和小琴还是愿意在已经熟悉的地方工作。尽管在平辽之后,大范围的调动,也在所难免。

饭菜不算丰盛,但已经是村上最好的招待了。有荤有素,有粥有饼,吴晴和小琴都经历过苦难,对此倒是不挑剔。

村上的人大概是头一回见到女官吏,眼神中透露出各种复杂的意味。但吴晴和小琴也习惯了,根本不以为意。

「那个小军官对你挺照顾的。」吴晴喝着粥,并没有调侃的意味,倒是一本正经地对小琴说道:「我看人还不错,要不留个地址啥的,先书信往来一下?」

小琴连连摇头,说道:「吴姐,别开玩笑啦!咱们明天就走,可别节外生枝啊!」

吴晴挑了下眉毛,不再提起,可心里却在猜测,小琴急着离开,是不是因为这个。

按照小琴的年龄,嫁人成亲是再正常不过。而且,按照当时的传统,已经算是晚了。

因为杨大满的关系,吴晴知道小琴在感情上遭到了挫折,也希望她能尽早地走出来。

但过犹不及,这种事情还是要看自己。别人瞎掺和,可能适得其反。

除此之外,吴晴还有另外的担心。

那就是平辽大战估计就在今年,战场上刀枪无眼。万一出现什么意外,小琴若和小军官有了好感,岂不是又要受到一次伤害?

「吴姐。」小琴放下了碗筷,即是岔开话题,又有些疑惑地问道:「都说三年平辽,甚至是今年也有可能。可为什么要和百姓签这个五年期的文书呢?」

平辽之后,肯定会有一次百姓的迁徙和重新分配。按照官府的计划,田地和人口要按二比一的比例来分布。

简单地讲,就是当地的人口数量,再增长一倍,田地也是足够耕种的。这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