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313-议和,求和,乞和!(下)(2/3)

甄武等人齐声应是。

……

五月,燕军兵至泗州,守将周景初毫无抵抗,直接举城投降。

朱棣抽出了半天时间,带着朱高煦和甄武去拜谒祖陵,一路上朱棣有些惶恐不安,甄武心中明白,别看朱棣外表上从来都是刚毅的模样,战场上也从来不畏生死,可他起兵造反,抢夺侄子天下之事,心中多少也有几分不敢面见先人的羞愧。

想必这也有几分他想要避开凤阳的缘故。

估计是不敢先去皇陵,打算先和祖辈们诉诉委屈,再说其他吧。

果然不出甄武所料。

朱棣刚到祖陵,直接跪下来就委屈的哭了起来:“祖宗在上,定要明察后辈之委屈啊,我被朝中奸臣谋害,几次差点不幸遭难,幸赖祖宗保佑,今日才得以在陵下拜祭!我本不想起兵反抗,可都是那奸臣不依不饶……”

甄武跪在朱棣身后,很无语的听着朱棣从头到尾把他的委屈说了一遍,然后又把周王,湘王等人的事情一股脑的,拉出来说给了朱家祖宗听,狠狠的给朱允炆上了一番眼药。

最后,朱棣还哭着说道:“祖宗们在天上,还望多帮我给我父皇解释解释,务必要好好劝解劝解我父皇,莫让他动气,您们瞧瞧,我把儿子和女婿都带来了,让您们也都开心开心。”

朱高煦和甄武连忙拜见。

之后又忙活了一阵后,朱棣才带着甄武和朱高煦走了出来。

陵下的乡亲父老听到朱棣来了此处,纷纷出来相见,朱棣感恩他们守护祖陵,大方的赐下一笔的酒肉,好好的慰问了一阵,才让他们离去。

等到此事毕,燕军随即再次急行军,第二日攻下盱眙,之后朱棣遣吴玉先行去扬州劝降,然后大军直扑天长。

吴玉与扬州城守将王礼,本就颇有旧情,而且之前也有过暗中联系,所以对此行并不忧心。

他出了军阵后,快马疾行,不出几日便到了扬州城下。

而扬州城守将王礼,在之前与吴玉的联络中,本就想要谋划投诚,可没想到事情败露,被监察御史王彬发现了他的企图,随后王彬联络指挥使崇刚,出其不意的把王礼雷霆拿下,关进了大狱之中。

当吴玉打听到这个状况后,有些懵了。

他指着王礼办大事呢,怎么他人刚到,王礼就被下了大狱。

吴玉心知燕王大军不能受阻,想了一阵后,一咬牙自作主张的让人向城内射去飞书,内言,凡绑了王彬投降者,封其三品之官,赏万钱。

王礼的弟弟本就一直谋算着救王礼,当即借用飞书的厚赏,联络了两个千户,又花重金收买了王彬身边人的家眷,百般计划后,寻了个时机绑了王彬,把王礼放了出来。

等到王礼从监狱出来后,当即把吴玉等人迎进了扬州城,随后联络旧部,一番争斗清洗后,把扬州城牢牢的握在了手中。

这个时候,燕军刚刚攻下天长。

王礼吴玉等人直接向着天长迎了过去,把扬州城全须全尾的献给了朱棣。

甄武等众将顿时大喜。

这一路上的唯一的重城扬州,竟然得来全不费功夫,简直是犹如天助。

不过说到具体原因,甄武等人多少也明白几分。

因为燕军换天的气势已成,他们几次三番的打败朝廷的大军,又一路闪电般的打到了这里,旁人怎么能不为自己的后路而思量一番。

五月末,燕军来到扬州城,朱棣分别谴将攻高邮,通州,泰州等城,并让诸将集结舟船,准备渡江。

高邮,通州,泰州诸城,燕军兵峰所至,守将皆降,无一抵抗。

又过短短几日后,数之不尽的舟船便横列长江之上,以待燕军渡江。

这一番直驱扬州,用时短短不足一月,行军之快,兵峰之锐,以及诸城望而降之的态势,让京城立时感受到一种透不过气的压力,仿佛整个京师都清晰的体会到那股锋锐的兵戈气息。

这一幕,当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

皇宫中的朱允炆,早已不复初登基时的意气风发,他表面上的那股微温尔雅的面具,也被彻底的打碎,变的暴躁,敏感,又惊惧。

他这几日每天一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询问,燕军到了何处,期盼着有奇迹能挡住燕军的前路。

可每一天他得到的答案都让他心如死灰。

燕军的推进速度快的让人难以置信。

朱允炆不得不派出一个又一个,他所信任的人去外募兵,又各处遣使四方,以征勤王之兵,可数日来一个好消息也不曾传回来。

至于朝廷上的诸臣,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也都开始不掩饰的谋求自身安全之计,一个个不约而同的开始和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练子宁等人划清干系。

即便朝堂上朱允炆哀求众臣推荐守城之良将,朝堂诸臣为了自身安全起见,也无一人站出来进行推荐。

等到散了朝,朱允炆在书房里好好的撒了一通火后,拉住依旧还留在京师的方孝孺的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