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90章 喘息之机(2/3)

出这事儿,随驾出迎的百官才想起来。

氛围都烘托到这儿了,似乎后面皇帝不管开出什么赏格,内阁和百官、还有那堆喷人维生的御史言官,也都不好说什么了。

众人心中都有些惴惴,果不其然,朱常淓下一句就随口话风一顺,说道:“先帝既已赐卿国姓,则一切自当比照宗室。以卿诛灭闯贼之功,便是封王,也无不可吧。以后还要再接再厉,先把鞑虏也驱逐过江才好。”

旁边终究是有几个御史忍不住,头铁跪下来苦谏:“陛下!封王之议岂能儿戏?纵是国姓宗室,我朝也无因功封王只说,只有以亲贵血统封王。若要筹勋,公爵已是极致,开国诸公,莫不如此。”

“陛下,眼下不是议论如此大事的时机啊!强敌尚且在侧,京城之围才刚刚解除,局势也还不明朗。”

朱树人自己也觉得这说法太快了,眼下有点不是时机,连忙表示了谦虚。而沉廷扬在这种场合当然也要谦虚两句。

一番简短的拉扯后,还是内阁首辅史可法站了出来,拿出一个折衷的方案:

“臣能理解陛下的苦心。眼下多铎刚刚受挫,正需将士用命,痛打穷寇。为了激励勤王将士,雨露均沾给以升赏,筹其前功,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封王之说,着实……操切了,如今并非商议良机,若只是为了便于统帅各路兵马追击,可先为朱树人加兵部尚书衔,暂督讨贼全师。待此番彻底退敌后,再从长计议,数功并赏。”

如前所述,潞王登基为帝之前,朱树人在崇祯手上只是一个湖广总督,岳父登基后他升了三省总督,但地位还是比当年杨嗣昌、洪承畴等外放总督时是要低一些的。

主要就差距在那些德高望重的阁老外放,是加兵部尚书衔总督地方,可以督的省数量也能更多一些。杨嗣昌洪承畴都有过五六个省。

史可法这个提议,已经算是持重了,老成谋国,双方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给个折衷。为了眼前统筹各路兵马,包括南直隶本地的军队,以免最后追击战中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一切都是应该的。

再有想反对的人,那就不是反对给朱树人升官,而是想“破坏统一指挥抗击鞑子的大业”,简直是何居心!

果然,史可法说完后,也再没人反对,朱树人本人也只是象征性又谦虚了一次,然后就准备接受。

不过,朱树人也还要最后堵住一个小漏洞、将来可能会导致诽谤的瑕疵。因为他知道,这次南京之战,他赶在最危急的时刻赶到,毕竟没有打第一阶段的苦战。

将来追击要是大胜,这里面究竟第一阶段的功劳大,还是第二阶段的功劳大?第一阶段扛了伤害的友军,是否心悦诚服彻底接受他指挥呢?会不会有人觉得“朱树人就是个下山摘桃子的,苦差让友军扛,他只打反攻阶段”?

虽然和稀泥也不影响将来朱树人的前途,但能够让史书上的形象更完美,朱树人也是不吝再补一手的。

于是他善意地提醒皇帝:“陛下,既是让臣加兵部尚书衔、统领全军反击多铎,臣岂敢为虚名而辞让误事!

只是,我军将来能最终战胜多铎,此前守城诸将的功劳也是不容小觑,没有他们打基础,在臣抵达之前就让多铎重创折损,又如何能有今日局面?

守城诸将刚刚蒙受了不小的伤亡,又要听命于臣的统一调遣,后续建功恐怕乏力,若是不先封赏他们、定论其功,臣恐为陛下惹来赏功不尽之议。”

朱树人没说南直隶众将是否对于暂时转隶于他的指挥、会不会不服,只说对方已经打累了、兵力不济,下一阶段立功的机会可能会比较少。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也是他们确实乏力了,不是自己不给他们扩大战果的机会。

在场百官耳朵一竖,也想到了这种情况。但朱树人说得那么坦荡,应该不是为了强功,就是实事求是。

便在众人为难时,史可法倒是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本来就主持了前几天的南京守城,对于各部参战明军的功过表现最熟悉,于是他直截了当说道:

“陛下,过去几日,保卫南京之战,前线厮杀诸将,以李辅明部功劳第一,不如且请陛下先升赏李辅明,安抚探询其部曲是否尚堪再战。”

朱常淓想了想,觉得没什么不妥,便当众让李辅明出班奏对。

至今还挂着山西总兵头衔的李辅明,南下后也没得到调任安置,就被史可法放在南直隶各地堵漏防务。前几天总算露了一把脸,南京守城就数他的原山西边军最敢战。此刻被皇帝点名,他连忙激动地出列。

朱常淓说道:“朕自来南京,多赖众将用命,前番海道总兵张名振肃清江防、安定正朔,得封伯爵。李总兵此番拱卫京师之功,也不在彼之下,内阁可酌情比照商议爵号,以励士气。”

这话就等于说让史可法回去商议一个伯爵的名号,给李辅明加爵了。

李辅明连忙谢恩,感激涕零,朱常淓却又多问了一句,暗示他是否愿意在后续追击多铎之战中接受朱树人的领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