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553骄兵悍将(2/3)



俞大猷统领的其他卫所士卒,虽然不能彻底解决粮饷、训练问题,可也是最大限度在战事予以补上,以此提升士卒作战士气。

实际上,明朝卫所兵基本素质还是有的,否则俞大猷也不可能带领地方卫所士卒参与一场场战事还取得胜利。

“马芳军中大规模装备“三眼铳”、“五眼铳”等连发火器,而在作战思路上,马芳更将“以快制快”发挥到极致。

发挥官军在火器技术上的优势,作战中火铳骑兵,骑射兵,刀兵相互配合,反复冲杀,以此“可补骑射之短也”。

此外,每当冬春之季,马芳必派遣精锐骑兵组成小分队对蒙古草原进行反突击,以劫掠马匹和焚烧草场为作战目标,最大限度摧毁蒙古人的作战资源。

而当蒙古军南下侵扰时,切忌闭关消极防守,而是要以长途奔袭,断绝蒙古军后路,聚歼蒙古军有生力量为目的。”

“啊,原来如此,扬长避短排兵布阵。”

在魏广德介绍完知道的马芳骑兵冲锋阵型后,裕王就拍掌赞叹道。

“以前,我也只以为骑兵就是正面冲锋就是了,看谁的手下悍勇,就能击败敌人,没想到还是要排好队形。

也是,虽然冲锋起来,阵型会有所松动,可毕竟大体上前后的位置不会变。

以火铳手在外围,弓弩手居中,在骑兵和鞑子交手前就放倒一批,打击敌寇士气,也难怪马芳部能连战连捷。”

魏广德先前讲的稍微细一些,很多其实都是张居正没去思考过的。

张居正没事儿也看过兵书,但对其中许多都是一知半解,裕王也是类似。

毕竟,这时期的大明面临的可不是和平环境,北面蒙古的威胁与日俱增,给大明朝廷上下的压迫力也是不断提升的。

这样的环境下,也迫使朝臣们不由自主的多看两本兵书。

土木堡之后,也就是这两次,蒙古骑兵距离京城不过百里,谁知道哪一天人家的兵马就真的打到京城城墙下了。

“这么看来,马芳部还真的就是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俺答汗是避开马芳部偷袭宣府。”

殷士谵的话,终于把众人议论的焦点又拉了回来。

大军在外,其实虽然一开始魏广德就不觉得马芳部会遭遇多大的麻烦,可没有消息心里也是忐忑。

魏广德的话,让裕王、张居正等人似乎看懂了明军和虏骑真实的力量对比,感觉似乎大明官军也不是真的一无是处。

只要领兵将领好,明军就有能力正面击败蒙古鞑子。

边堡经常出现的情形就是,虏骑侵扰围城,周边明军出战救援,虏骑往往是偷袭伏击行进中明军,然后再趁势攻城。

训练有素之兵,自然可以在斥候示警后很快调整队形,完成战斗准备,鞑子看到明军队列完备,毫无胜算,立即拨马离开。

而更多的,则是在鞑子冲锋到眼前时队列依旧散乱,被人直接冲散奔溃。

长此以往,明军士卒中对虏骑的恐惧就会无限放大,以为步卒真的无法抗衡骑兵。

翻遍明史,又会有多少文字记录虏骑迫于明军阵势主动撤退的场面。

这种战报上去,也只会被文官集团嗤之以鼻,认为是谎报战功。

正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就是这个道理,兵练的太好,遇不到不怕死的对手,可不就失去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宣府之难,会持续多久?”

张居正开口问道。

“若我所料不错,马芳部奔袭北沙滩,行军应是十余日,发现不对急速回军应该需要三五日。

马芳部出关已经小半月,这时候应该已经到北沙滩附近,算上回程,其实给虏骑肆虐的时间也就是这两三日,想来最迟明日,鞑子就会退出宣府。

我们急调山西镇大军这一步棋,貌似算错了。”

魏广德答道。

“这次,总归是棋差一着,如果回程马芳部不能遭遇鞑子,这次还得想法设法为他减少惩罚才是。”

张居正苦笑道。

“遭遇几乎不可能。”

魏广德也是苦笑道。

而此时北沙滩附近一个山谷里,马芳也正从哨骑口中知道此时外面的情况。

“俺答汗在三日前西移,为什么不及时通报。”

马芳这时候气急败坏的道。

俺答汗跑了,这次算是白忙活一场。

两万人出来一趟可不容易,现在北沙滩只有一个小部族游牧,就算全杀了也不够多少战功。

“大帅,鞑子几天前主力就西进了,之后俺答汗才离开,这其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