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886羊毛(2/3)

,都有心促成此事。”

魏广德开口说道。

“什么?”

魏广德这个消息,对徐文璧的震撼还是有点大的,就如先前所言,两边还在打仗,朝廷的大佬却在想着和谈,能不震惊吗?

“高新郑也支持和鞑子议和?”

徐文璧立即追问道。

高拱给外界的感觉一向就是强势,若说刚回朝那会儿通过努力克制而不太显眼,可随着根基扎稳后,他的习惯性格还是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其实不算议和,双方都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达成,和议才有可能。”

魏广德开口解释道。

“你们内阁给大同下了密令?陛下也同意了?”

王崇古的奏疏不保密,可内阁给大同去信却是保密的,而且当日内阁和陛下的谈话也是屏退左右,只有皇帝和阁臣在场,知道的人就他们几个,所以内阁的态度并未传出去。

大多数朝臣都还以为,内阁那边或许还在考虑,所以才迟迟未见下文。

但是就魏广德的口气,徐文璧已经有了猜测,那就是内阁貌似已经定下调子,否则先前魏广德也不会说是内阁和陛下的意思。

尽管如此,徐文璧依旧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

“陛下未明说同意,不过让我们去做。”

魏广德抬头看了眼徐文璧,认真说道。

他现在就是要用皇命来影响徐文璧,让他能放下勋贵的那点心思,选择支持内阁的决策。

“文官那边我管不着,不过勋贵这边,我相信支持的人不会很多。”

徐文璧暗示道。

“所以才需要大哥尽量帮我说服那些人,能说动一个是一个。

至于官员这边,我们内阁其他人这段时间也会连续召见许多人,做类似的事儿。”

魏广德开口说道。

其实在今日下午的时候,内阁就已经收到消息,翰林院、六科和都察院的一些人已经在议论王崇古的奏疏了。

如果海瑞还在南京,或许大家的关注点还是聚焦在他身上,可现在人已经走了。

走了,自然也就没什么好议论的了。

只是一个海瑞,还不值得大家继续讨论,是否应该下旨追回的事儿。

海瑞的威名太大,或多或少让其他人也都有压力。

走了一个,就少了一个政治上的竞争对手,其实也是好事儿,何况他还只是个举人。

不过这样一来,内阁想要遮掩的东西也就藏不住了,抓紧时间联络官员统一态度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其实今晚不止魏广德跑到定国公府上拜访,其他几位阁老也都在家里召见一众下属说事儿。

或许说,今晚被震惊到的,绝对不止徐文璧一个人,还有许多官员,这会儿也和徐文璧一样的吃惊。

“善贷,按说两下罢兵对百姓是好事儿,可是其中许多事儿你应该也能猜到一些,这可不符合大部份人的利益。”

徐文璧悠悠说道。

和蒙古人处于敌对关系,两下战事频发,最简单的就是京城那些勋贵子弟镀金就有了好去处。

边境待两年,不管真假弄点战功就可以高升,回到京营担任将官,这已经是勋贵圈子里约定俗成的规则了,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若是这不打了,以后小的们怎么捞取功劳,怎么快速晋升官职。

这还不说京城拨下去的大把军饷,从文官到勋贵武将可以从中获得多少利益。

只要不打仗,大明朝廷财政对兵部的开支就会大减,还会下旨让边镇恢复屯田,不敢往下想了,徐文璧就知道这会牵扯到多少人。

内阁阁臣确实很有权势,能影响到许多人的仕途,可是这项决定真的会断了许多人的财路。

“不就是银子吗?”

魏广德装作无所谓的样子笑道,“就你们的权势,那些银子不拿,难道就没别的地方捞银子了吗?”

“嗯?”

徐文璧暂时不去想这事儿能不能办成,而是关心魏广德说的捞银子的法子。

“善贷,你意思是说,即便和谈了,也还有银子可以捞?”

徐文璧既然上心,当即就问道。

不管朝廷和蒙古人谈不谈的成,多一条发财的路子总是好的,说不得不用两下谈好也可以操作。

或许这些点子,魏广德因为不熟悉边镇情况就误以为操作不了,可他是谁,他们这些勋贵对边镇的影响力还是有的,虽然不比那些将门,可这些将门也都要靠他们这些勋贵才能生存。

魏广德看着徐文璧笑道:“两边谈好了,除了封贡可还有互市,草原上的牛马那么多,弄回来不是大把的银子是什么,虽不能一夜暴富,可却能细水长流。”

魏广德知道这些勋贵喜欢什么,要的就是能持续赚银子的门路。

一次吃成胖子虽然诱人,但对这些勋贵来说倒没那么大的吸引力。

“现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