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899海禁不好(2/3)

待辽东灾情缓解就可以停罢。”

说到这里,魏广德面露苦笑道:“其实,那时候我还抱着一丝幻想,希望借此打破大明禁海之策。

只是没想到山东地方上因为有辽民涌入,在辽东灾情缓解后就上奏停罢,唉.”

“海禁不好?”

听到魏广德说出打破大明禁海政策,谭纶不由得皱眉。

他是和倭寇打了半辈子交道,对倭寇的痛恨非常,而且在他的意识里,就是因为倭寇贪图大明财物,所以才会大举来攻。

所以,谭纶对嘉靖皇帝禁海之策,其实是举双手赞成的。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在大明朝也有,只不过大家没有说出来罢了,但意思其实差不多。

此时,不和外国人做生意,相互不往来,我不想要你的东西,伱也别打我东西的主意,天下就太平了。

这种思想,其实是占据主流的,大部分人都能接受这样的观点,只求平安无事即可。

如果没有几百年后的惨痛历史,魏广德或许也会觉得这么想没错。

但是他更知道,时代已经变了。

要想别人不敢打你东西的主意,那你的实力就得强过对手,让他们轻易不敢造次。

可惜,之后的中国,数百年时间里原地踏步,而西方各国则是在蓬勃发展,中国空有强大的产值却缺少强国的底蕴,看似强大实际上却是外强中干。

瓷器,一碰就碎。

魏广德面对谭纶的问题,想了想才说道:“子理兄,你们杀倭寇的利器是什么?”

魏广德没有直接解释,而是反问谭纶道。

“杀倭寇的利器?”

谭纶闻言微微一愣,低头想了想才说道:“我大明军卒和倭寇近战,因为一些原因,战果确实不好,也就是元敬手下的兵,接受严格训练后,近战才能有利。

若说和倭寇交战,我大明更多还是利用火器远程杀敌,即便是戚元敬也是如此,近战主要是街市围剿时发生。”

“远程和倭寇交战,我大明所用火器为何物?”

魏广德继续追问道。

“鸟铳和佛郎机.”

说到佛朗机炮的时候,谭纶若有所悟,不由得语气放轻。

“我明白了,其实鸟铳和佛朗机炮都仿自西洋火器,若是不与他们交往,则我大明火器就落后于他们。”

谭纶已经明白魏广德连续反问的意思,不由得开口说道。

“若是不取消禁海之策,我们和夷人就没有往来,他们有先进的技艺我们就不知道。

一旦人家技术突飞猛进,与我交战之时,我们必然要吃大亏。”

魏广德说道这里,看向谭纶说道:“子理兄应该知道那些火器是如何来的,不管是鸟铳还是佛郎机炮,都是和夷人交战,我大明军卒吃了大亏以后才发觉他们火器远比我大明犀利。

由此,边将才会引起重视,才会想法设法搞到夷人所用火器,并将其交回工部仿造。

而且,据我所知,夷人所擅长的器技尚多,若不和其往来,如何知道其技艺长处。”

“有道理,适当接触,确实非常有必要。

现今边军和鞑子交战,亦多仰仗夷人所造火器之犀利杀伤敌人。

若是没有获得这些东西,边军和鞑子交战,伤亡也会增加许多。”

谭纶已经被魏广德说服,不由得点头道。

“禁海,禁的只有见识。

何况,朝廷禁海又禁不绝,否则又怎么闹出倭乱。

子理兄别告诉我,你完全不知道那些所谓的倭寇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不过是朝廷为了脸面,没有明说。

他们,其实就是我大明的海盗,不过是裹挟了一些倭国浪人罢了。

那些倭国浪人,因为其国内战乱,所奉主家在内战中战败,他们才不得不流落海外,和海盗混在一起涂炭我大明。”

魏广德继续侃侃而谈道,不过说到这里时,心里不由一动。

他是记得有记载,这个时候的日本,貌似盛产黄金白银,日本有金山、银山的事儿。

谭纶是军事文官,就是不知道他对开疆拓土是否有兴趣。

于是,魏广德试探着又继续说道:“子理兄可能不知道,我曾听人说起,倭国国土狭小,巴掌大的国家,其国王就敢自封为天皇,呵呵.”

说到这里,魏广德露出一副轻蔑的笑容。

他这样的表情,其实才是符合这个时代明人对倭国的印象,如果是不以为然的态度,恐怕就会让谭纶奇怪了。

“夜郎自大,弹丸之国也敢如此。”

谭纶听到这话,眉头就皱起来。

大明朝对倭国所谓天皇的印象,其实就是国王。

大明当年曾派使臣出访倭国,还带去册封金印,所以之后倭国和大明交往中,从来不会提到他们信奉的国君是天皇,而都是按照大明的说法,“国王”来对其进行称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