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五章 这是您拿命换回来的(2/3)

宝珠和瑞珠奉上温茶,王熙凤问道:“有段时间没见到你了,让你去找我说话你又不去,在这里还好吧?”

“谢谢姐姐关心,妹妹很好呢。”

秦可卿垂下眼帘,低头看着自己的绣花鞋尖儿,不知道该再说什么,薛宝钗打量着屋里的陈设和布置。

王熙凤知道因为宝丫头在这里,她有些放不开,看她局促的样子,王熙凤心里有些过意不去,笑道:“妹妹,我和你宝姑姑就先回去了,西府还有点事,哪天得了空再来和你说话。”

秦可卿起身把她们送到院门口,目送她们远去了,旋即幽幽一叹,回到屋里躺回妃子榻上,却再也没有了睡意,望着墙上的一幅画慢慢出神。

向南数千里,江南东道,扬州府。

明天就是林如海的头七了,贾瑜和林黛玉商量后,决定回京时只带吴嬷嬷一家和华伯,再留两个老仆下来看着府邸,剩下的下人们全打发走,贾瑜并不打算把府邸卖掉,为的是给林黛玉留个念想,以后故地重游的时候还能带她再回来看看,住一晚。

今天一大早,贾瑜把所有的下人都招到前院,说明了此事,下人们都哭了起来,林如海以前待他们不错,从来不打骂他们,也不克扣他们的月钱,以后再想找到这么好的主家可就难了,而且姑爷和姑娘也都很不错,宽厚仁慈。

很多下人都跪下来求情,表示愿意像吴嬷嬷一家那样,随姑爷和姑娘进京,给他们做一辈子的下人。

林府里有六七十个下人,若是带大半回京城去,贾瑜实在不好安排他们,于是便果断的拒绝了,但也没有苛待他们,把身契还给他们,又让当地的县衙给他们办理了放身文书,念在他们往日里尽职尽责的份上,给他们每人都发了一年的月钱,让他们拿着银子去另谋生路。

下人们没有办法,只得拿了身契、放身文书和银子,跪下来给姑爷和姑娘磕了头,又汇聚到灵堂前,给装着老爷遗体的棺椁磕了三个响头,随后收拾好行李,互相搀扶着,泪流满面的离去了。

这几天晚上,林黛玉一直都在贾瑜的怀里入睡,等她睡着后,贾瑜就会把她抱到卧房,然后回到灵堂,坐在岳父棺椁前烧纸,自言自语的说着话,直到天快亮的时候,他才回去眯一会。

外面的事情已经全部处理妥当,蒋克寇护送的巨额银票已经抵达京城,来扬州赴任的官员们也已经到了,贾瑜到苏州后还要停留半个月,他要陪着林黛玉去苏州府各大寺庙烧香还愿。

这几天风平浪静,没有什么事,贾瑜一直在灵堂里陪着林黛玉,没有离开一步,他给林黛玉讲各种故事,来转移她的注意力,在他夜以继日的劝慰和陪伴下,林黛玉已经不再哭了。

这天上午,贾瑜照例和林黛玉跪坐在灵堂里烧纸,史湘云和四个丫鬟也跪坐在一边,默默的陪着。

李纵从外面走进来,抱拳道:“公子,外面来了传旨的天使。”

估计是圣上抚恤的旨意下来了,贾瑜站起身,牵着林黛玉,带着史湘云她们出去接旨。

一位满脸疲惫的传旨太监站在府门口,华伯已经准备好了香桉,贾瑜和林黛玉一身孝服,跪在软垫上听旨。

传旨太监打开圣旨,道:“贾将军,请代林大人接旨。”

贾瑜拜道:“臣贾瑜,代岳父林如海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自古以来,武能定国,文能安邦,今有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任上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为家国社稷立有大功,朕闻其殁于王事,不胜悲伤,遂追封其为太子少傅,谥文成,以嘉其德,以赏其功,钦此。”

贾瑜高声道:“臣贾瑜代岳父林如海叩谢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罢,拜了三拜,双手举过头顶接下圣旨,传旨太监感慨道:“林文成公乃是国之柱石,咱家敬服不已,贾将军,这可是旷世的隆恩呐,我朝定鼎百年,谥文成者不过一手之数,可谓是尊崇至极。”

贾瑜朝着京城的方向又拜了三拜,正欲起身,传旨太监笑呵呵道:“贾将军,先不必起来,咱家这里还有一道圣旨,是万岁爷颁发给您的。”

“臣贾瑜接旨。”

传旨太监接过身后黄门奉上来的圣旨,打开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宁国府现袭三等宣威将军贾瑜,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在此次贪腐大桉中立有大功,朕深嘉之,现擢升其为一等宁国伯,赐蟒服玉带,钦此。”

贾瑜深知自己此番晋升为一等伯,里面全是岳父的功劳和体面,圣上虽然用自己岳父做棋子,但这是一个臣子的本份,哪怕是殁于王事也是应有之义。

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况且他已经厚待岳父身后名了,追封太子少傅,谥文成,还擢升自己为一等宁国伯,更别说还要给自己和林妹妹做高堂父母,这的确是旷世的隆恩,古往今来能为臣子做到这一步的皇帝几乎没有。

贾瑜再次接过圣旨,沉声道:“臣贾瑜叩谢圣上隆恩,臣定当效彷臣之岳父,忠于圣上,忠于王事,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