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八章久别的人,盼重逢(3/7)

长安城,即便是贡院考场挤爆,也塞不进去这么多考生。

“玄成,言之有理,对此,朕早就有了解决之道。”

李世民对于魏征,接二连三打断他的表演,并没有生气。

相反,魏征的疑问,更让李世民越发的从容起来。

“众卿,贡院考场,肯定容不下这么多考生,届时国子监也会做为考场。”

群臣闻言,纷纷点头,对于陛下这个决定深表赞同。

“若是贡院考场和国子监,还是容不下这么多考生的话,朕会视具体情况,而延长科举考试时间。”

“务必让所有前来参加科举的考生,都能走进考场,都能参加科举考试。”

“相应的,今科科举,吏部会工作量倍增,阅卷考官和考场考官的工作量也会大增,对此朕也有所准备,届时在座的每一位官员,都要做好巡视考场或批阅考卷的准备。”

李世民的话,让百官们都不约而同的点点头。

做为朝堂重臣,他们义无反顾的,服从陛下的管理和分配。

“今科科举考试,还有一个重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朕决定,所有考生都必须考满三场考试。”

李世民话音落地,显德殿满堂皆惊。

这是一个他们任何人,也没有想到的结果。

殊不知,这正是李根决策里面,李世民最为看重的决策。

“众卿,自从科举考试以来,每场考试都要张榜公示,此举不但让众考生压力倍增,也无形中增加了朝廷的负担。”

“而贴经,诗赋和策论,之所以让所有考生参加,因为只有如此,方能最大可能的发掘人才。”

“众卿,如今朝堂之上的马周,便是最好的例子,前年科举考试,马周便是第二场诗赋考试落榜,让朕差点失去一位人才啊!”

“朕今科科举,不仅要连考三场,而且落榜考生还可以再考两场!最后两场是唐数和拼音字母考试。”

“而最后两场考试合格者,就是朕心中,派往东西突厥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将会成为第一批,在那片土地上,刻下大唐烙印的根基所在!”

显德殿里的文武百官,算是彻底听明白了。

原来陛下真的从一开始,就想到了解决之道。

一夜未眠,能想到如此良策。

那也只有陛下这脑子里,才有如此智慧。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短暂的安静以后,百官们齐声高呼起来。

文武百官们,能不激动的欢呼吗?

跟着这样一位英明神武的陛下混,他们以后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李世民龙颜大悦的,享受百官们的欢呼。

“众卿,既然如此,接下来,咱们一起商议一下,具体的,今科科举细节问题。”

李世民将手中的宣纸,交到房玄龄手中。

示意房相看过以后,逐一让百官们传阅观看一番。

百官们逐一观看完毕后,对陛下佩服的,那叫一个五体投地。

接着来,显德殿进入议事阶段。

针对此番科举考试之改变,百官们也都尽情的各抒己见。

有了李世民的大方针,剩下的便是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

对此,李世民非常满意。

所有官员的献言献策,李世民尽皆仔细聆听。

有许多都被采纳了下来。

最终,今科科举考试的详细计划,尘埃落定。

李世民当机立断,立刻宣布旨意。

一道道圣旨,从长安城,传向大唐十二省道的各个府县。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各地刚刚获悉,大军大胜的消息,如今再次收到科举考试改变的圣旨。

各地布告一出。

举世皆惊,最为激动的,莫过于今科参加科举的考生。

相比于以往,今科科举无论录取的比例,还是考试的规则,都有所改变。

考生不再担心一场考试便落榜。

即便是三场考试落榜以后,他们还有一次考唐数和拼音的机会。

而布告里面,明确公示,三场考试落榜者,若是唐数或拼音特别优异,也可直接被朝廷任命为官身。

毋容置疑,这里明确公示,只要唐数或拼音考试,有一门特别突出,他们这次科举考试,就可以成功上岸。

各地考试的难度降低,录取门槛放大,让诸多少年都信心倍增,彻夜难眠。

而,此时长安城,最为兴奋的,无疑是平康坊的姑娘们了。

往年只有数千名考生,她们都忙的不可开交,以至于夜不能寐,双腿发软,莫处红肿。

今科科举,布告一出。

至少有数万考生蜂拥而至长安城。

她们不得不做好,日夜开战的准备。

万人大战,想想都让人激动的浑身颤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