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83章 皇帝上吊(2/2)

山中也就十几天时间,山外已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大顺皇帝李自成,率领几十万大军,从西安出发,渡过黄河,冲过山西,来到河北境地,就朝京城出发。一路上势如破竹,官军节节败退,眼看很快就要打进京城了。

而占据武昌的“大西王”张献忠见李自成将要打进京城,自己心里不服气,同样是十八路反王,现在李自成要做全天下的皇帝,见他风头正旺,自己不能跟他争锋。

张献忠思来想去,不想落在李自成之下,就决定到西部去,找一个天造地设的好地方,也要做皇帝,过过做皇帝的滋味。

因此,张献忠的部队已于二十多天前,离开了武昌,一路向西。

那围攻张献忠的左良玉见张献忠主动撤离,以为有诈,不敢派兵去追。现在探得张献忠的军队早已远离武昌,左良玉忙上书朝廷,说自己打跑了张献忠。

可他的奏折还没有送到京城,京城已被李自成攻破了。

崇祯皇帝在皇宫中听得消息,忙叫人撞响上朝钟声,可一个太监也没有,早就跑光了。

皇帝只得自家去撞钟,把钟撞得山响。半天儿时间,连一个大臣也没有来上朝,他们都去忙着迎接新皇帝李自成去了。

皇帝真成了孤家寡人了,他没得法,只得走出皇宫,走到北宫门外,御道上一个人也没有。

皇帝走到煤山上,据高远望,城外炮声隆隆,眼下皇城壮丽,可都不是他的了,舍不得也要舍去。皇帝想了想,最后自缢而死。

这左良玉听得消息,他却是按兵不动。他不去救助大明朝,而是派了几股士兵到大别山中去剿土匪去了,以达到巩固自己地盘的效用。试看天下形势,再伺机而动。

现在,赵晓琳跟杨书成已是打听得明白,他们是平头百姓,也不能率领队伍去救大明朝,他们要做他们的事情,于是就朝西北山中而来。

杨书成去过圣女教,他就带着赵晓琳朝深山里走去。

两人骑着驴,在山道上行走。

一直走了七八天时间,才来到圣女教附近的山中。

杨书成站在一座山峰上,望了半天儿,确定了大致方向。

一直朝里走,越走越觉得道路熟悉。这样,走了四五天时间,两人转入大道上来。却望见沿途有士兵推着粮草朝山里运输。

杨书成两人走下山道来,拦住一个士兵问道:“这位兵爷,这是朝什么地方运粮草啊?”

这个士兵望见杨书成有礼貌,也就好心地答道:“官兵要去剿灭圣女教,朝前面运粮。”

杨书成又问道:“这是谁的部下啊?”

“左将军。”

这个士兵推着车,耐心地给杨书成答了话,可他旁边的一个年轻士兵的脾气可就不算好了,他望见杨书成身边的一个女子长得如花似玉,如夏初的山花般娇艳,他可就起了邪心了。

他放下粮车,对着杨书成喝道:“你是邪教的奸细,在这里打听。来人啊,兄弟们,把这个奸细给绑了。”

其他的士兵望见杨书成身旁的美女,心里庠,早就想动手了,只是彼此还谦让了一下,现在见一人首先发难,他们马上行动起来了,放下粮草车,拔出刀来,呼啦一下就把杨书成两人给围住了。

可赵晓琳此时并不想与官兵为敌,她朝杨书成使了一个眼色。她立即念动咒语,立时云雾迷雾,从那山上漫延了下来,霎时,山道上浓雾茫茫,对面不见人。

赵晓琳显起神通,顿时狂风顿作,飞沙走石,官兵乱成一团。

杨书成忙骑上驴,跟在赵晓琳的后面,冲出烟雾外。

两人摆脱官兵的纠缠,又远远地跟在官兵的后面。这样,有官兵在前带路,杨书成两人朝圣女教而来。

一直走到傍晚,已是来到圣女教了,只见官兵漫山遍野,把圣女教围住。

来到这里,赵晓琳却不急于去救圣女教了,她对杨书成道:“老婆婆的坟在什么地方?”

杨书成也不明白,圣女教危在旦夕,她不去救,从而统一圣女教,而要去老婆婆的坟前?

杨书成想不明白,也不便多问,只是道:“请跟我来。”

两人下了驴,绕过官兵,翻过了几座山,走在山上,已是听得见山里是喊杀连天,赵晓琳是不管不顾,只是低头朝前走。

杨书成只得带着她朝前走,来到一处山坡前,前面已望得见一座山洞了。山洞前有一座孤坟,就是老婆婆的坟了,上面已是长满青草。

两人来到坟前,那赵晓琳跪下,对着坟磕了几个头,道:“师父,你把总教主之位传给我,这是多大的担子啊,恐怕弟子承担不起。”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