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章 整顿山西(4/4)

地不足,因此只能满足十六卫军和十二拱卫营。”

“现在看来、山西倒是可以像南场一样,给百姓发田了。”

说罢、朱由检开口道:

“军户的百姓,取消军籍,归入民籍,山西所留守的外二十八拱卫营亲属,已经在北直隶的,就安置到北直隶南部的军屯田发田。”

“没有在北直隶的,就在山西发军屯田。”

“普通百姓和军户百姓,按人头一人发三亩田,参军者发军田十亩给其家属,家属按人头,不分男女,一人四亩。”

朱由检还是和之前一样的发田政策,不过这次多了普通百姓。

这也是军屯田富裕后能做出最大的惠民举动。

按照政策来发田,军户和普通百姓都能按人头得到三亩田,所能惠及的百姓就是六百二十多万人。

仅仅这一个举动,就福泽了山西一半的百姓。

当然、朱由检还可以选择一人一亩的发放方式,让整个山西的百姓都得到田亩。

但问题是,如果一人一亩发了田,那么等于将百姓定死在了山西,而且需要将大部分百姓都迁移到军屯田的位置。

这样的政策,或许百姓会高兴,但费时费力不说,还会让朱由检日后移民东北的计划破灭。

山西和北直隶的百姓,纸面不过八百万人,但实际上可能要翻二到三倍。

也就是说、实际的人数,可能是在一千六百万到二千四百万。

两省耕地,在黄册上所记载的是六千六百余万亩,这样看,百姓完全可以实现一人三亩的小康生活。

但这样的局面顶多维持一代人,就要宣告破产。

要延续王朝,让百姓享受更长久的长治久安,迁移是必要的。

如果能迁移出其中一半的人口,大明就可以实控东北、草原等地。

甘陕河南的人口如果迁移一半出去,就能实控西域和中亚,河套地区。

所以发田只满足一半的百姓,也是为了让其他的百姓眼红,继而等到朝廷出钱粮让他们迁移时,可以让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勇敢迁移。

分地过后,山西和北直隶抵御旱情的能力,必然冠于其他诸省,在遭遇旱情之后,也可能多坚持几年。

这已经算是在拿下东北,迁移百姓前做的最好政策了。

现在、要对这个政策延伸,便只有稳固辽东,拿下东北的松嫩、三江、辽河平原。

想到这里、朱由检看向了陆文昭,对其开口道:

“北镇抚司对于辽东,对于北山女真、建虏的消息,要探查的仔细,还有草原上的鞑靼诸部也是。”

“最要紧的、是给我查清楚科尔沁的兵马数量,最好交出一份各部筑城和放牧的地图。”

“殿下请放心,卑职已经交代了李若涟。”陆文昭作揖回应,并继续道:

“不过近来、建虏十分平静,而且北镇抚司的行商也插不进入,只能通过策反辽商才能进入铁岭、开原等地。”

“但无法获知各地驻扎兵马的详细消息,一旦有了消息,卑职会第一时间告知殿下。”

“嗯……”朱由检微微颔首,捏了捏眉心道:

“现在整顿好了山西和北直隶,接下来便是要夺回辽东北部和东北部长城,进一步压缩建虏的势力了。”

“杨肇基麾下的山西营兵,叫秦邦屏盯紧他们了,想必山西的消息传回辽东,他们会做出一些事情。”

“殿下放心。”陆文昭回应,而朱由检也摆手示意他退下。

陆文昭见状退出营帐,而朱由检则是转身在桌子旁的箱子里一通翻找,最后从中拿出了一卷地图,铺开在桌上。

伴随着地图的铺开,一个活灵活现的东北出现在了桌上,而地图上甚至标注好了这个时代可以开发的地点。

这是他根据记忆、和万历年间兵部对东北地区地图做出的可移民地详解。

望着这份地图,朱由检眯了眯眼睛:

“现在……只等解决辽东镇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