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四章 事毕(3/4)

为依托,拥兵观望形势然后出击,甚至可以掩饰败绩变为功劳,杀良民冒充敌军的首级,纵兵掳掠辽东百姓。

阁部的官员都被他所蒙蔽,辽东镇的督抚、监司稍微有与他忤逆的意思,就被他排挤出去,以至于都不能检举他的不法行径。

万历十九年好不容易将李成梁罢免,结果第二年宁夏之役爆发,明朝无人可用,只能让李如松带领李氏诸将征讨,间接扩大了李氏的势力。

好在之后李如松轻敌冒进而死,不然以他朝鲜之役的功劳,恐怕现在的辽东将会是铁板一块,而非眼下的分为三派。

既然分了派系,那么就可以拉一派打一派。

眼下、站在自己这边的,是榆林派系的贺世贤、尤世功等人,兵马也被自己打散,分离后填入新卒,根本无法脱离自己。

唯一要在意的,就是以朱万良的辽东后起之秀,以及祖大寿等李氏原派将领。

两部的兵马数量是一笔湖涂账,别说朱由检自己,便是连熊廷弼都理不清楚。

眼下秦邦屏将辽河以东的兵马分为二十八营,打散后入驻辽东各地,这么一来、两派的实力都得到了压制。

辽南的兵马已经在被整编的路上了,掀不起风浪,唯一要注意的就是辽河以西了。

若是如历史上一样,或许盘踞在这里的辽镇将领,还能截断辽西走廊,以此来威胁朝廷。

但问题是、眼下内喀尔喀和喀喇沁被朱由检用互市的利益笼络了,明军可以随意在它们的牧马地疾驰。

加上大宁三卫的存在,以及登来到金州海路的开辟,辽西走廊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只要此地的辽镇将领敢有作为,四面八方的明军会在努尔哈赤进攻前,先把他们覆灭。

“辽河以西、山海以北的兵马有多少?”

朱由检忽的询问,而陆文昭闻言,也从怀里拿出册子,翻阅几下后说道:

“按照黄册,应该是六卫五营二百四十五堡,总计六万九千兵马。”

“六万九……”朱由检眯了眯眼睛,而陆文昭也道:

“按照辽镇的脾性,应该和之前熊经略所上奏的兵马数量差不多,四万六千左右,其中一万六千多人只能守备城池,三万人马可以出城野战。”

“不过根据满总兵对清河关后续军报来看,这三万人马比当时的羽林卫还要差。”

陆文昭的情报,大概将辽镇眼下兵力的战力做出了一个划分。

第一等无疑是白杆兵、浙兵,建虏的白甲巴喇牙。

次一等是建虏的普通八旗兵,贺世贤、尤世功等人的六千多老部曲。

二等便是眼下朱万良、祖大寿的辽西家丁,满桂的大宁三卫、宽甸戚元功等人的七营汉兵,山西三镇援辽的将领家丁。

第三等,便是守备城池的辽东兵马,山西援辽的普通士卒了。

这么看来、不管是从兵马数量,还是骁勇程度,都是朱由检他们占据上风。

但还有两个变数,一个是朱万良等辽镇兵马所掌控的辽西走廊,以及躲在山林之中虎视眈眈的野猪皮努尔哈赤。

上次一战,虽然把努尔哈赤打疼了,也消灭了建虏近三十分之一的男丁数量,但终究没有达到断其一指的程度。

建虏实力尚存,防备他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

所以、要对付盘踞在辽西的辽镇兵马,首要就是将目前的新老两派两镇将领和兵马分化。

哪怕朱万良不愿意离开辽镇,但只要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孙守廉、祖大寿等李氏家将带着辽西的近万兵马跟随李如柏前往固原,那剩下的朱万良就很好解决了。

“继续监察李如柏,一有消息就通知我。”

朱由检对陆文昭交代着,而陆文昭也作揖应下,不过又开口道:

“殿下、若是李平胡和祖大寿,朱万良他们都不回应李如柏,那又该如何?”

“不离开?”朱由检轻蔑道:“不离开,也不敢造反,那就等着被蚕食吧。”

“一部部的换调兵马,等到退无可退的时候,要么造反,要么低头。”

“眼下大宁有三卫兵马,沉阳有三万兵马,辽阳一万四兵马。”

“他们想要投虏,也得过得去才行。”

朱由检很是自信,这样的自信是源于早就布置的辽东局面。

倒是他在回应了陆文昭的疑惑后,便再度看向了王承恩,对其询问道:

“马铃薯、番薯的种植选定地方了没有?”

“回殿下,选在了顺天府,马铃薯和番薯,按照殿下您的意思,大概需要布种一百七十万亩耕地。”王承恩回应道:

“明岁秋收后,应该就能布种五百万亩,最多后年就能布种一千三四百万亩。”

作物的推广是缓慢,听到王承恩的话,朱由检并不觉得奇怪。

况且、他也并不需要推广太多的番薯和土豆,只需要让这个比例达到大明的10%就足够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