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两百二十一章 西北难题(3/5)

抗即将到来的小冰河大旱时,这群人会成为拖后退的存在。

「去传孙传庭来。」

一想到天灾的事情,朱由检便想起了孙传庭。

陆文昭见状,命人去传孙传庭去了。

自从复辽之战结束,前线的大军也开始陆续撤回了。

毕竟前线的补给需要民夫运送,没有了大战,大军留在当地只是白白消耗物资罢了。

民夫的民力必须留到开垦和继承田亩上。

「殿下、袁布政使求见。」

正在朱由检想着的时候,袁应泰突然的求见将他拉回现实:「传」

一句话说出,传话的锦衣卫作揖转身离去,随后过了片刻,拿着两本文册的袁应泰便走入了庭院,在门口作揖道:

「殿下、辽北和关外等地的田亩数量已经统计好了。」

「进来吧。」朱由检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而袁应泰也拿着文册进了书房,将文册交给陆文昭,由他转交朱由检。

拿到文册的朱由检,也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开原、铁岭、抚顺、蒲河所等长城以内的地方,有可以直接耕种的田地九十八万余亩,东边关外的新萨尔浒、界凡城、古勒城、建州等地则是有大大小小近六十万亩的田地。

也就是说、复辽一战,明军收复了近一百六十万亩田地,加上原来的田地,和当初迁移沉阳百姓去镇江等地开垦的新田地,辽东的耕地已经达到了七百八十多万亩。

「灾民都进入辽东了吗?」

看着田亩数的文册,朱由检头也不抬的询问,而袁应泰也不愧历史上经常被熊廷弼夸赞的理政能力之名,当即作揖道:

「灾民已经全数入辽,眼下辽东共有二百九十七万余口。」

「既然都入辽了,那就将他们迁移到辽北和关外,先发辽东本地将士的赏田和抚恤田,随后按照人头平分田亩给灾民。」朱由检合上了文册,一边说一边道:

「近三百万人和近八百万亩田地,养辽东十二万大军还是有些吃力,粮食不用担心,御马监的皇店会南粮北调,军饷我也会每年发足,接下来你和熊廷弼要做的,主要还是在修养民生的同时,整顿骑兵来对建虏持续的打击。」

「不要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但也不要轻易深入山中,主要还是对付吾也兀卫的建虏。」

「以他们眼下手中的田亩,应该养不活那五六万兵马,估计接下来不是去抢北山女真,就是对外喀尔喀进行掠夺。」

「如果两者都不是,那就只有散兵耕种了,不过以老奴的性子,只要他没死,应该不会这么做。」

「下官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建虏近半个月都没有行动,下官揣测,恐怕是老奴出了什么事。」袁应泰推测着,而朱由检摇头道:

「不管他们有没有行动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辽东练好兵马,整顿内务。」

「十二万经历了复辽一战的精锐,还有那四千多门火炮,老奴若是敢来,必要让他崩碎了牙齿。」

「是……」袁应泰应下,随后间朱由检没有吩咐,回了一句「下官告退」后,便离开了书房。

倒是在他离开后不久,朱由检便再度接到了锦衣卫的传话,说孙传庭到了。

「传他进来吧。」听到孙传庭来了,朱由检也放下了茶杯,静静等待孙传庭的出现。

「下官孙传庭,参见殿下,殿下千岁……」

片刻后,孙传庭穿着官员的常服前来,而朱由检见他来了,也示意他入座,随后说道:

「传你前来,是为了陕西的事情。」

「这次的卫所裁撤,我准备将太仆寺也一并裁撤……」

朱由检语出惊人,这代表他要直接和文臣撕破脸了。

或者说、文臣那边早就撕破了脸,而朱由检也懒得惯他们了。

太仆寺旗下一千六百万亩田地,被这群废物管理着,每年只有百余万两的收入,这谁看了不火大?

更重要的是,太仆寺的田地和草场,大多存在于陕西,而陕西相较于人口,土地可以说稀少的可怜。

朱由检要是再不对陕西出手,恐怕就真的只有等天启七年陕北百姓造反了。

不超过三千万亩田地的陕甘宁三地,其中有军屯田三百多万亩,太仆寺田亩数更是达到了一千二百万亩。

也就是说、官田数量达到了陕西田亩的一半。

但尴尬的是,这些田亩的收入,朝廷也并没有收到多少。

被专门划分出来养马的牧场土地被陕西、山东的豪强地主所侵占开垦,对此太仆寺官员也无可奈何,于是就默认这一情况存在,并向侵占牧场土地的豪强下发规定,收取固定的牧地租金。

不过、这租金也少的可怜,还不如直接将田地发给陕西百姓。

因此、朱由检要孙传庭做的事情,便是他在历史上做过的一件事。

厘清田亩……

「陕西之田亩,近半是太仆寺和卫所的,若是这些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