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40章 我是于慎行(3/4)

义,应该开刀问斩。

但高拱这次出招,确实废了些周折。

时任刑部尚书葛守礼妥协了,认为王金英应该是左道惑众的从犯,重点是这个从犯!

给事中赵奋上奏,认为法司是主持天下公平的部衙,之前都重叛了,完全没有为先帝着想,如今又想轻判,难道就不怕后世议论了吗?罪有首从,说王金英等是从犯,谁是首犯?如此执法,法不能依。

但隆庆帝还是相信了高拱,却没有深究徐阶之罪,高拱企图落空。

而这期间,内阁已经成为走马灯。

隆庆四年七月,大学士陈以勤不屑内阁内讧,请奏出阁致仕应允。

隆庆四年八月,赵贞吉复用入阁,同年十一月,大学士赵贞吉致仕。

隆庆五年五月,大学士首辅李春芳致仕。

而李春芳致仕的原因,是高拱授意南京给事中王祯弹劾李春芳,旨在出掌首辅之职。高拱本就在内阁颠倒上下级关系,而且自陈以勤和赵贞吉离职后,高拱日益膨胀。李春芳便顺水推舟回到家乡。

在这期间,高拱还密信于可远和申时行,希望二人能进入内阁帮自己。

于可远以自己资历不足婉拒。

申时行则以吏部已有高拱这位上疏入阁,不宜再让侍郎入阁为由婉拒。因而,高拱便和其他人密谋,推荐侍郎张四维入阁。

但还不等高拱开口,半路却杀出个程咬金来,内宫忽然传旨,着殷士儋以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身份入阁。

这令高拱大吃一惊。

阁员自然应该由内阁推荐,皇帝怎么能亲自下旨?对方打听后,高拱知道原来是走司礼监首席掌印陈洪的炉子。

如今内阁,首辅是高拱,次辅张居正,殷士儋位居最后。

高拱何许人也,他敢斗严嵩,敢斗徐阶,又斗走了李春芳和赵贞吉,这个殷士儋自然也要斗走。

当时刚好御史弹劾张四维,高拱猜测是殷士儋所为,便策动其他人反击。

高拱手底下的御史弹劾殷士儋由宦官陈洪引荐入阁违反程序,不宜参与国政。而高拱手底下的鹰犬立刻扬言说殷士儋进入内阁非正常途径,若有羞耻之心应该自行请辞。

这个殷士儋也当真是个中好手,丝毫不忍,在在内阁上演了一场全武行的好戏。

殷士儋对高拱的鹰犬骂道:“你要撵我出内阁,撵我出内阁倒也没什么,犯不着为人鹰犬!”

那鹰犬被噎得无话可说。

高拱立刻板着脸道:“这是内阁!如此说话,成何体统?”

殷士儋冷笑了一声,大骂道:“不成体统的事都是由不成体统的人弄出来的!你高拱又是什么东西!驱逐陈以勤的是你!驱逐赵贞吉的是你!逼走李阁老的是你!这成体统吗?为了提拔张四维,如今又要把我也逼出内阁,这成体统吗?”

越想越气,越说越激动,殷士儋直接撸起袖管,朝着高拱面门就来了一拳。

在场所有人都惊住了。

敢劝架的也只有张居正。

张居正拦住殷士儋,想要开口劝阻,哪知殷士儋连他都骂,“你更不是个东西!把高拱推荐入阁,早晚没有好果子吃!等着高拱的鹰犬搏击吧!”

至此,殷士儋请辞,内阁成了高拱和张居正的天下,徐阶开创的清平政局彻底结束。

高拱为徐阶准备了三条催命符。

第一,给徐阶写信,表示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可以不计前嫌,让徐阶放下警惕心。

第二,着手审理孙克弘之案,诬陷孙克弘,栽赃徐阶。

第三,启用和徐阶三子有恩怨的蔡国熙。命蔡为苏松兵备副使,专门审理徐府之案。

经过一番穷追猛打,徐府轰然倒塌。

所谓盛极必衰,又云物极必反。在蔡国熙的治理下,徐府穷了。拘捕徐璠、徐琨、徐瑛,处恶仆徐成、徐远死刑,大肆捕捉徐府仆人,致徐府仆人一哄而散。门内是生活起居无人照料的徐阶子孙牵衣号泣,门外是好事之徒围府寻衅大声辱骂,最终放了把火,将徐府门墙烧尽。

徐阶只好与老妻张氏逃离松江。

而后判决书下,徐璠徐琨充军,田产悉数抄没,高拱为了表现自己的大度,还法外开恩留给徐阶一子徐瑛,削籍为民侍奉老父。

隆庆六年,高仪入阁。

同年五月,隆庆帝猝发中风,自知不久于人世的他深知自己死后,小朱翊钧一人恐怕难以抗衡以高拱为首的内阁。因而在御用榻前先召李妃,钦定了首席掌印太监陈洪与首席秉笔太监冯保的托孤之事,令李妃垂帘听政。

随后又深夜密召于可远入宫,让他好生辅佐朱翊钧,并认为于可远这“可远”二字甚为不妥,为其御赐新名。

“我……我竟然是……”

——于慎行。

至此,于可远念头通达了。

他知道自己穿越而来,并非是无名无姓之辈,如今改命,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