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 基础(2/3)

现出老,一个健壮的老人,这么一种形象来解释神经质。”

见老师又要打断,徐容忙道:“但是这只是心象的初步构建。”

他想了想,才继续道:“还要通过角色的外在的特点进行填充,还是以魏勒为例,比如他膝盖有伤,左脚内八字,拄着拐杖,脖颈略向右偏,头稍微向前探,写字的时候用左手,我说到这,大家应该想到了一位英国导演,呵呵。”

整个教室里,却没人回应他的话,只老师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才不大确定的点了点头道:“还有吗?”

“在角色的分析完成之后,我一般还会对角色的思想感情、行动的发展层次和变化进行设计,哪里要承,哪里是合,哪里要强,哪里要弱着重标注,我的经验是先把剧情背下来,然后再着手进行这一步,并且还要从头校正意象,然后再通过初排、细排的过程中不断修正、丰富对于角色构思。”

“当然,如果无法完成,说明剧本有问题。”

徐容说完了,扫了一眼班里一帮懵逼的不能再懵逼的同学,和台上无语的老师,咧嘴笑了。

他又不傻,要是把《雷雨》或者《茶馆》的角色拿出来举例子,大家都看过,一个个说起来也自认为是行家,恐怕难免引起争议。

《洋麻将》就不一样了,这个戏经典是经典,可是看过的估计真不多,他可以随便胡扯,反正估计除了老师,也没几个同学能分辨出他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

心象构建这玩意,窍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实质上帮助并不大,完整的心象构建,得翻着剧本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抠、去想,想过两三遍剧本结合一些小窍门,就建立完美的“心象”,纯属扯淡。

而且这才是第一步,心象的建立只是基础,表达的过程才是真正的考验。

他没那么多功夫闲掰扯。

老师望着徐容,既满意,又无奈,徐容说的很简单,可是真要拆开来讲,半个月也说不完,比如行动、思想的发展层次设计,这是表演里是比较深奥的内容,只得道:“徐容同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当丰富,大家平时平时排戏的时候可以多跟他练习练习,当面的情况下,能感受的更加深刻。”

徐容干笑了声,他还没参加过学校的演出,以后的话,也许毕业汇演的时候会参与,但是还是要看能不能抽出时间来。

余则成的“心象”建立之后,徐容开始着手转化为“形象”,同时也要给小张同学打基础,穆晚秋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

说起来俩人在一起了那么久,既是同班同学,还是男女朋友,可是小张同学的业务能力到底如何,他还真没有特别具体的了解,因为两人没有合作过。

下了课,一间教室当中,小张同学翻了翻剧本,问道:“徐老师,怎么排?”

“你读剧本的时候规定了情境吗?”

“还...还没。”小张同学缩了缩脖子,低声道,“不是我没做,是剧本写的太简单了,咱们上课的时候不是这么讲的。”

“我先跟你说一下规定情境吧。”徐容瞥了眼小张同学手中光溜溜的剧本,叹了口气道,“你看第一集第二幕,余则成的手在调试监听设备的音量按钮,耳机中出现了林怀复说话的声音...余则成一边听,一边记,窃听设备的连线,从设备后面顺着墙壁往上,然后进入顶层缝隙,在缝隙里延伸。”

“要联想具体的和角色行动有着密切关系的规定情境,脑子首先要冒出几个问题,余则成是什么身份?他为什么要监听?监听设备怎么来的?他和林怀复有什么关系?监听的内容和他有什么关系?他又在记录什么?为什么记录?”

“乃至于,情境是什么时间?白天还是晚上?如果是白天,又是什么天气?”

“当这些规定情境足够具体,你才能展开想象,把规定情境丰富立体。”

小张同学道:“你是谁?你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在这生活的条件怎么样?不就是这样吗?”

徐容整个人麻了一瞬,但还是勉强笑着道:“不要背理论,要灵活运用,为了能够正确的出场,你必须得清楚地认识剧本的生活,等下午了你自己做一下穆晚秋戏份的规定情境。”

“然后就是把握行动,当规定情境之后,你要确定角色形体任务,认真,一定认真的去完成,这样才能真正的行动起来。”

小张同学问道:“可是角色的心理任务呢?”

徐容看向她,指了指自己的脸颊,道:“来,打我一个耳光。”

小张同学疑惑地望着他:“徐老师?”

“这是表演需要,来,走到我跟前,打我一个耳光。”

等小张同学犹豫了半天,挪到走到他跟前,手抬起了,可是最终,她又给放下了。

“打,用力。”

小张同学把剧本往旁边的桌子上一撂,把袖子捋了起来,认真地询问道:“你说的啊徐老师,我可真打啦?”

“嗯,我说的,用力打。”

小张同学盯着他瞧了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