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一回 李岩兵投大唐(2/2)

“奉唐王殿下之命,封李将军为骁骑大将军,阳侯。”宋献策猛的说道。

正在疑虑的李岩一听大惊,好半响又是一阵大笑。“宋先生真会说笑,李岩现在是我大顺朝的制将军,怎么可以接受唐王的封赏呢!”

“李将军,别望了当初我家唐王在运河上的话吗?”

“哼,当初李无庸在运河上是可以一枪杀了我,自那以后我的命也不是本将自己的,他李无庸要本将的命,本将可以还给他,但是他想借此让我李岩投降,想都不要想。”

“李将军,唐王要杀你也不用亲自出手,你看看这是什么?”宋献策猛的从怀里拿出一道圣旨来。

李岩迟疑了半响,还是接了过来,打开一看,猛的脸色苍白,手中的圣旨也落在地上,指着宋献策问道:“你从哪里弄来的?”旁边的红娘子见状,拣了起来,打开一看,也吃惊的叫了起来,只见上面写着要赐死李岩,底下盖的大印赫然是李自成的玉玺。

“李将军,你以为我大唐王朝只有兵强马壮吗?你以为我家唐王殿下是那李自成那个驿卒可以比拟的吗?我大唐能有今天,殿下在七年前就准备了,那李自成的圣旨刚出大营,就被我军细作给截杀了,否则,本人又如何能得到这东西呢?”宋献策对南方拱了拱手道:“我家殿下早就对李将军闻名以久,南京城中也早就有了将军之位,今日李自成的圣旨以下,如此自毁长城的举动与崇祯皇帝有何区别,将军难道要效忠这样的人吗?将军能够投奔我军,这不是将军不义,而是李自成不仁在先,君王无道,臣则外投,乃千古不变的道理。问天下明君,舍唐王何人。”

“夫君。”旁边的红娘子拉了拉李岩。

“好。不过下官还有个要求。”李岩好半响方叹息道:“殿下以后派臣打仗,不得让臣与大顺军队对阵。否则我李岩情愿老死山林。”

那宋献策闻言,哪有不应的道理,连忙答应下来。而李岩在军中威望甚高,所率领的也都是自己的亲兵,只认李岩而不认李自成的,闻听李自成要赐死李岩,心中大怒,也都跟着反了过来。就这样,李无庸不废一兵一卒就得了整个河南,大唐王朝的防线再次向被推移,施郎的水军也派了一部横行与黄河之上,协防河南要地。

李岩的投奔,河南的光复,江南的平定等等一系列的胜利让李无庸的威望达到了顶峰,一时间劝进表不断的飞进明皇宫。

炎黄七年十一月十日,军师宋献策、吏部尚书刘谦、骠骑大将军施琅、骁骑大将军李岩、虎威大将军刘启等文武重臣联名上表,要求李无庸即皇帝位,李无庸三辞后方默许。

炎黄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晴,李无庸在众文臣武将的推尊之下,在南京皇宫的乾元宫崇政殿即位称帝,建国号为唐,暂定南京为都城,定次年为炎黄八年,令商部尚书何斌制铜钱为龙币。

封刘玲儿为皇后,总领后宫诸事,封子李定朔为赵郡王、次子定疆为贤郡王、长女李汀为南海公主、四子松为怡郡王。

大唐帝国的官职基本上沿袭了前唐时期的官职,中央设有三省、八部、九寺、五监等职官体系。在中枢机构中,制令机关、封驳审议机关与行政事务机关是分工而又合作的。以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门下侍中、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共议国政,其中宋献策为中书令,刘谦为门下侍中,顾炎武为尚书令。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三省之下有八部吏、户、兵、工、商、刑、礼、参谋等,御使台、检察院等作为新生的大唐帝国的最高机构了。各文武百官皆有封赏,众人大悦。

[奉献]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