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49章 电动自行车(2/3)

转身看向韩波厂长:“老韩,这人是谁?”

韩波正被电动自行车的优异表现,惊得嘴巴都合不拢,李东来连续喊了他两次,才算是清醒过来。

“李主任,这人名叫张洪明,是我们自行车一厂唯一的一名八级装配工,经过他装配的自行车,质量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甚至前几年,还被调到一些部门,进行了一些特殊的装配工作。”

八级装配工....好家伙,果然是行行出状元啊。

跟后世的标准化生产不同,这年代的生产工艺比较粗糙,生产出来的设备往往误差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将配件组装成成品,就是一个技术活。

一个优秀装配工装配出来的产品,往往比普通的产品更耐造,性能更优异。

至于张洪明以前还进行过特殊的装配工作,那更好理解了。

这年代的精密武器装备,全部都是靠手工装配的,因为要求的精度比较高,所以对装配师傅的要求也比较高。

能够进行这种工作,可见张洪明的实力不容小觑。

见李东来对张洪明很感兴趣,韩波接着介绍道:“老张这个人平日里在厂里面人缘很好,并且特别喜欢指点年轻的工人,咱们自行车一厂里,有很多工人都得到过他的指点,称呼他为师傅,他也是咱们自行车一厂的工会主席。”

“这人倒是有点意思。”李东来默默的点点头。

此时的张洪明已经走到了电动自行车旁边,他看着张青翠问道:“通知,我能研究一下吗?”

张青翠没有敢答应他,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李东来。

李东来笑着走过去:“当然可以,你将它拆开都可以。”

“拆开倒是不用了....”张洪明蹲下身仔细检查电动自行车,只是片刻功夫,便看出了门道。

他点点头赞叹道:“设计精巧,构造精密,只不过装配的手艺差了一点,特别是前叉部位,顶杆和旋轴之间有千分之2度的偏转,日子久了,前叉肯定会磨损,将导致车头方向偏转。”

装配是实验室的那帮研究员搞的,虽然他们技术不行,但是工作认真,特别是在装配后,还用仪器测量,依然出现了失误。

由此可见装配确实是一个技术活。

李东来蹲下身,笑着问道:“这种偏转,能够通过装配解决吗?”

“当然,在装配的过程中,只需要....”张洪明正要讲下去,扭过头看到是李东来,连忙站起身笑道:“李主任,是我班门弄斧了。您是科学家,是研究员,能够研究出如此先进的电动自行车,我万分佩服。”

“千万别说这种客气话,科研是一回事,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又是一回事,要想将设计转化为产品,就需要优秀技术工人的帮助,要不然优秀的产品只能停在纸面上,这也是我们实验室要兼并你们自行车厂的原因。”

李东来冲着张洪明和煦的笑笑,伸出了手:“张洪明同志,你愿意跟我们一块,为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作出贡献吗?”

出行方式....

张洪明倒吸一口凉气,这位实验室的主任口气倒是挺大的。

只不过仔细一想,他竟然找不出半点反驳的意见。

从电动自行车表现出来的性能看,它一旦出现,因为节省力气,速度快,必然会取代自行车。

只不过...

张洪明伸出手跟李东来紧紧的握住了,笑着说道:“李主任,我能知道你们这款电动车的详细参数吗?”

“当然!”李东来笑着说道:“这是我们实验室研究出来的一代电动自行车,由五块铅酸电池驱动,最高速度能达到六十公里每小时,只不过为了保证骑乘人员的安全,我们对电动自行车做了限速处理,速度最高为四十公里每小时。

它的最大载重量是两百公斤,在理想状态下,最大的续航里程是八十公里。”

听到这个参数,张洪明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四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载重两百公斤,能跑八十公里。

这些参数每一项都对自行车构成了碾压。

人类发展科技,研究新产品,唯一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省时省力。

纵观历史上能够畅销的产品,全都都符合这个条件。

张洪明身为八级工人,眼界也要超过一般工人,他总算是明白李东来为何会有信心兼并京城自行车一厂了。

就凭借这款电动自行车,李东来就能够让部委帮轧钢厂实验室新建一座工厂。

李东来之所以非要舍近求远,恐怕就是为了自行车厂里这些优秀的工人。

张洪明非但没有因此看轻李东来,反而对他感到佩服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