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章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2/3)

来。

大病后的陈令依旧很聪明,依旧开朗乐观,可记性不好在华夏国由应试教育主导的教育体系中,注定无法获得好成绩。

中考失利,家里花了一万二千元赞助费才让陈令就读一中,这是衡寿县最好的中学,可他已经没有了学习的兴趣,高中念得很吃力,原本很好的数学也只记得公式,每次看到稍微难一点的试题就发懵,学习成绩就不用提了。

作为无权无势的穷苦家庭孩子,陈令虽然很不喜欢学习,却也不得不拼命往大学那个独木桥挤,这算是家里为他安排的唯一出路。

因此尽管早餐连鸡蛋都无法配发给每一位家庭成员,却也舍得花血本请180元一堂课的精英家教,算算下来,一个学期至少得两万多快钱,这可是全家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据说就连陈令大学的学费都已经开始存钱了,可陈令每次看见妹妹陈蓉永远都只穿旧衣服,甚至穿着自己多年以前的男生衣裤,他就想哭。

这该死的高考!

陈令甚至无法想象高考失利后如何面对双亲,当他提出不念书了到社会上打工挣钱的想法,又会遭到什么样的痛责和眼泪。

难道还要复读一年浪费家里更多的钱?

陈令不敢继续深想,紧了紧被寒风冻得有些麻木的双手,控制着自行车的笼头,进了衡寿县一中校门。

……

“大令过年好!恭喜发财!”

猛冲过来一把搂住陈令的是死党王卓,这也是陈令在学校唯一的朋友,叫起陈令的小名格外有特点,听起来就是英文里的“达令”,很有一番暧昧的语调。

“大王过年好!恭喜发财!”

陈令笑着跟死党拜年,原话奉还,只祝发财不祝学习。

两兄弟知根知底,不玩那些虚的。

“同学们,现在距离高考只有短短四个月不到的时间,眼下是最最关键的时刻,……”

带着厚厚眼镜的班主任黄少奇人有些木讷,但在讲台上的动员报告也说得颇有气势,虽然这个班的学生除了成绩排前几名的,基本都没什么戏,但黄老师依然情绪激昂,仿佛听了他的动员报告后所有的学生都能考出好成绩。

寒假补课的第一天任课老师也在收心,笼统的归纳了高中三年的所学知识,对高考知识重点和未来一学期的复习方向做了详细的安排计划,除了语文还有几课没有学完临时加速教授,其余的所有科目早就在上学期讲完,最后一学期基本就是复习复习再复习,当然也少不了题海战术的折磨,美其名曰是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

中午,因为依然算是过年期间,留校的人很少,包括陈令在内只有寥寥几人,让诺大个学校显得冷清异常。

陈令快速的扒完带来的午餐,离开学校在附近散步,中午的时间他没地方可去。

父亲陈大仁是供销公司的水电工,今天要帮公司领导家里装热水器,还是个太阳能的,要求一大摞,中午都回不了家。

母亲是橡胶厂职工,厂子倒闭后下岗回了家,靠摆地摊赚钱补贴家用,陈令可不敢这个时候去帮忙看摊,那样会被骂死。

死党王卓家境不错,父亲是个小包工头,接一些土建工程的承包项目,日子比起陈令家里来过得算是富足安逸,这个时候他当然回家吃饭,虽然也邀请了陈令,但大过年的不能随便去人家里吃饭。

于是陈令就只得一个人留校,沿着学校附近的清水河边走边看,眼睛到处扫视看有没有可以带回家的旧物。

“咦!”

清水河畔的那座老庙拆了!

这座不知道什么年代的老庙香火一直不旺,自从城东建了座大气磅礴的“云浮观”,这座老庙基本就废弃了,加之地处偏僻,更加鲜有人来上香。

上学期期末听说这片区域被征收了,要开发什么水景高尚小区,房价还标得忒贵,没想到这才一个月时间,老庙就已经被拆,显然是过年期间拆房的民工都放了假,整座老庙还只拆了一半就停了工,残垣断壁的看着特别凄凉。

“现在没人,拆迁现场应该有一些值钱的旧货吧,去看看。”

陈令心想着捡破烂补贴家用,快步走进拆迁现场。

没用!偌大个菩萨像竟然不是木头就是泥巴捏成的,除了砍作柴烧别无用处。

“要是能找到一些铜鼎香炉就好,那玩意值钱,废铜可以卖到20多块钱一斤呢。”

陈令小声嘀咕着,埋头在老庙遗址上仔细翻找,只可惜这座老庙竟然是泥砖堆砌而成,就连钢筋都找不到一根,心里颇为失望。

“咦!那是什么?”

远处的泥墙下露出一截白色物体,看起来像是金属,有一种铝制品的光泽,陈令立即两眼放光,那可是七块五一斤的好东西啊!

忍着手指的冰冻,陈令费力从泥墙中抠出这个东西,见到了它的全貌。

正圆,直径大概十五厘米,厚度约三毫米,拿在手里的感觉就像是盛点心用的铝盘,只是整体都呈平面,不像盛菜碟子那样周边有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