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五章 拉帮结派(1/2)

虽然晚了一年才醒悟过来,但是特鲁尼没再迟疑,也没再浪费半点时间。

在过去的半年里,特鲁尼竭尽全力为战争做准备。用花期当局内部的话来说,这个老家伙要在卸任之前疯狂一把。

特鲁尼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拉拢几个实力强大的盟国。

在大不列颠,特鲁尼受到了热情款待。在特鲁尼做出保证,即推动本国企业加大北海油田的开采量之后,他也获得了大不列颠首相与主要议员的保证,即只要有正当理由,大不列颠就会出兵参战。

大不列颠表现得如此积极,并没有让特鲁尼感到意外,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

很简单,在第一轮油价暴涨中,因为全球需求并没有明显增加,所以花旗当局通过各种手段来限制本国企业在海外油田的开采规模,而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北海油田,大不列颠也为此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或者说没有能够赚到本应该获得的利润。如果能让其他主要产油国减产,那么当国际油价再次暴涨之后,大不列颠就能从北海油田获取巨大好处,比如每年上百亿财政收入,以及数万个新增就业岗位。有了这笔收入后,已经从欧洲大家庭脱离出来的大不列颠就能继续维持福利制度,让数千万国民获得实际的好处,同时对欧洲其他国家民众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当然,紧跟花旗,也是大不列颠的基本战略。

至于参战,只是做做样子。大不列颠就那么点大,早就不是往昔的日不落帝国,海军只有一艘航母具备作战能力,另外一艘至少需要大半年才能恢复状态。空军也差不多,总共只有一百多架战斗机,其中只有几十架是f35a。陆军就更不用多说了,只剩下一个装备“挑战者2”型主战坦克的装甲旅,其他全是轻型快速反应部队,去执行维和行动还行,真要打仗那就差远了。所幸的是,花旗需要的也只是大不列颠表明立场,而不是说真的需要皇家军队去冲锋陷阵。

在高卢与日耳曼,特鲁尼也受到了款待,不过两国对出兵参战一点都不热心。

日耳曼还好说,毕竟是二战的战败国,虽然早已不受战败国限制,但是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日耳曼从来没有参与过对外战争,最多只是打着un的旗帜执行维和任务。此外,在军售方面,日耳曼都极为保守,即坚守不向热点地区、以及存在爆发战争风险的国家出售武器的基本原则。

让特鲁尼感到意外的是,高卢也如此冷淡。

高卢一直自诩为欧洲的领袖,哪怕其经济实力早已被日耳曼超越,也依然仗着是二战战胜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五个核大国之一的身份,充当欧洲的领头羊,随时随地都在展现超然的身份。

在这次的“可控聚变”风波当中,高卢是欧洲诸国中受冲击最严重的一个。

很简单,一直以来,高卢在可控聚变领域的研究投入非常巨大,在华夏之前是全球最主要的推动者。

原因也非常简单,高卢本国的石油与天然气极为有限,就算煤矿丰富,却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与其他欧洲国家比,高卢在能源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大不列颠坐拥北海油田,用不着进口能源。日耳曼依靠冷战期间建立的石油与天然气管道,能够较为便利的从伊万国进口能源。

在苏伊士战争结束之后,高卢就确立了立足于国内的能源战略。此后的石油危机,更让高卢认识到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在此之后,高卢用几十年的时间发展核能,由此成为全球核能利用率最高的国家。虽然历史上三次造成重大危害的核电站事故与高卢无关,但是裂变核电站的安全问题依然得到高卢当局的高度重视。

数十年来,高卢一直在可控聚变技术上走在世界前列。

在华夏宣布将建造可控聚变核电站之后,高卢的反应最为强烈,在相关技术上的科研投资也位居欧洲各国之首。

一年多里,高卢花在可控聚变上的科研经费超过了五百亿欧币,相当于花旗的一半。

要知道,高卢的经济规模只有花旗的八分之一

在特鲁尼看来,高卢没理由不对华夏怀恨在心。如果有机会报复华夏,那么高卢肯定不会错过。

只不过,特鲁尼看到的只是他想看到的那一面。

如同花旗在密切关注华夏的战略部署,高卢也在严密留意,而且得出的结论与花旗的差不多,即华夏确实是可控聚变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哪怕暂时无法实现商业运用,差距也不太大。在未来二十年左右,华夏就有可能建造可控聚变核电站,而且很快就会用之取代石油等化石能源。

此外,花旗在可控聚变技术上的持续投入也不是什么秘密。

摆在高卢面前的选择其实非常简单,要么跟华夏合作,寻求华夏的支持,要么就投入花旗的怀抱。

以高卢的实力,根本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别的不说,只是国力上的巨大差距,高卢就没有跟花旗与华夏并驾齐驱的资格。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高卢应该选择与花旗合作,毕竟高卢是北约成员,跟花旗是同盟关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