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67.第165章 1979年的超级IP(2/3)

“妈,我以后结婚都给刷成荸荠色,至于二哥他们嘛……多放几束塑料花就行。”

江妈笑着瞥了老三一眼:“行吧,只要他们两口子喜欢就成。”

“这不就对了。”

江河仿佛没听见那两位的对话,这一会正挨个拉开五斗橱的抽屉。

不知不觉间,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

江妈摇摇头:“啧啧啧。”

江山跟着摇头:“啧啧啧。”

没曾想身旁的俩孩子也笑着摇摇头:“啧啧……”

“啧个屁,”老二大步走过来,一手一个给捞了起来:“走,二叔带你们吃生煎馒头去。”

“哦~”

穿上新凉鞋的小两只,立刻哦着跑出了小院。

小跑两步跟在后面的江妈,一路眯眯笑着。

路过前院时,两位坐在院里摘菜的大妈,赶紧拦着问了句:“这是干嘛去啊,瞧把孩子给乐的。”

江妈边走边笑:“我说在家随便吃两口得了,他二叔非得领着我和孩子下馆子。”

“哎呦,又下馆子了。”

“什么下馆子,不就是街口的小吃部嘛。”

江妈喜滋滋的听着,才不去管对方的表情。

“江大姐啊,你听我句劝,可不能有一个花两个,万一日后……”

大妈的话还没说完,就看见冷着脸的江河走了过来。

“……”顿时也不想多劝了。

这顿不早不晚的生煎馒头,自然也少不了江山的那一份。

下午两点刚到,江山就走进了浦江美术电影厂。

三步两步踏上台阶后,余光正好扫到一熟悉的影子,从身旁超了过去。

“王导,”江山赶紧喊了一句。

“嘿,”王往导演回头一看,乐了:“江山,听说你上燕京了?”

“昨晚刚回来,”江山笑道:“一收到你们的留言就赶紧过来了,没什么大事吧?”

江山怎么也琢磨不出,美影厂究竟为何事找他。

“这事吧,说大也不大,”王导走过来,拍着江山的肩膀向里走:

“不过我这一会还真有件急事,要不……你先跟我一块去看看?”

“走。”江山特干脆的抬脚就走。

说话间,俩人走进了一间约莫20来平方的摄影棚。

码在中间的一张大长桌旁,正有4、5位同志聚在一块商量着什么。

其中一位江山还认识,正是《哪吒闹海》的导演严定先。

“老严,”王往笑道:“瞧瞧谁来了。”

“严导演好。”

“呦,小江回来了。”

“昨晚刚到的。”

“来的好,你先坐一会,等我忙完手里的活,就来说你的事。”

“成,”江山笑着点点头:“您先忙。”

经过严导的一番介绍,摄影棚里的几位与江记者招呼了一番后,又重新投入了工作。

“海上的激光影像,处理的还是很不错的。”

“非常逼真吧?”

“的确,这已经超过我们之前的预期了。”

“那就好,这段影像我们研究了很久,最后决定还是在胶片上一格一格画出来。”

这一会的工作台上,严定先和王往正与浦江电影厂的三位同志,相互交流着。

越听越感兴趣的江山,慢慢靠了过去。

工作台上显示器里,正反复播放着一段影像。

蓝天下,一艘造型颇具科幻色彩的舰艇,正高速行驶在海面上。

忽然,一束橙色的光束从空中投下……

嚯!这不是……?

江山立刻瞪大了双眼,没想到这部电影的拍摄工作,美影厂也有参与。

随着电视机里不断播放的片段,江山几乎可以肯定,这应该就是1979年的超级i《珊瑚岛上的死光》。

这部电影的同名,与内容本身一样充满科幻色彩。

1963年,28岁的作者童恩正,已经是一位标准的斜杠青年了。

他不但是川省大学考古系的助教,还是电影厂的一名编剧。

但,要说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科幻作家的身份。

这一年,他把《珊瑚岛上的死光》投给了《少年文艺》。

由于那时全国正团结一致打倒“苏修美帝”,有位华侨身份主角的,自然不可能被得到发行出版。

直到等来了1978年,拨乱反正后,国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口号,郭末若也跟着喊出了“科学的春天来了”。

终于,在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之后,童恩正将自己珍藏了15年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发表在了当年的《人-民文学》上。

同年就被评为了“1978年度优秀短篇”。

主流期刊《人-民文学》发表《珊瑚岛上的死光》意义非常重大,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