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六百零九节 制衡(2/2)

因此没有必要尊重文官政府。他们的爱国,理论上是不会做出对国家不利的事情来,可问题是軍队的性质决定军人的思维模式崇尚武力,但很多问题不是武力能够解决的,越是用强有可能越适得其反。而且军人的判断力,显然没有混迹官场的那群老狐狸精准,因此军人对国家事务做的决定,更容易失误。所以軍队的爱国热情需要保持,忠君思想这种被批评落伍的封建思想,只要有用,也值得提倡。但不能让軍队决定国家事务,除非军官的判断力能跟老道的政客相当,那么就需要培养军官的政治水平,可这样一来,又把军官变成了官场的老油条,朱敬伦觉得,軍队还是单纯一些,如果让政坛的老油条去玩軍队,最后只会把軍队玩坏掉,就像宋明的文人掌军一样,最后等于是拔掉了猛虎的爪牙。朱敬伦思虑了很长时间,才决定采取两个步骤,第一是加一条军人不得干政的军规,禁止軍队的期刊和报纸上谈论政治,军人的刊物上,只需要刊登纯粹的军事内容即可;第二,他开始增加文官政府对軍队的控制力。以文御武是必须的,美国的国防部长肯定是文官,哪怕有过軍队背景的,一旦要加入政府,那也必须先去掉军职,国防部长必须是一个穿西装,而不是穿军装的人。日本军人最后之所以自行其是,是从一开始文官政府就缺乏对軍队的制衡的缺陷造成的。如果政府的政策,能够得到軍队的支持,那么政府就稳定,否则就混乱。哪怕政府和軍队,都是在为国家利益考虑,可一旦軍队觉得政府做的不对,军队立马就造政府的反。朱敬伦以前考虑到稳定,所以始终牢牢抓住軍队的大权,现在国家已经相当稳定,而且国势蒸蒸日上,目前虽然有些财政困难,但国民经济也好,国家政治也罢,都表现的相对稳定,在这时候,是该向政府移交军权了。移交的目的,不是说以后让首相成为国家元首,依然是为了稳定,为了解决軍队有独立于政府,慢慢形成自己的利益的机会,是为了防止軍队成为一个政府无法控制的特殊力量,保持政府对国家的控制力,就是维持稳定。至于朱敬伦会不会大权旁落,至少以目前的样子,陈芝廷这些文官根本就不习惯皇帝不管事,軍队虽然交到了文官手里,可文官自己都喜欢做听话的臣子的时候,等于是将权力从自己的左手交到右手,过去两手各抓一滩是为了稳定,现在将两手合并更是为了稳定,为了两手不打架。退一步讲,即便朱敬伦大权旁落,大明皇帝变成了向西方国家君主那样的没什么实权的国家象征,那也没什么不好,这也是现代国家的趋势,不管是英国还是日本,都难逃这个规律。事实上,朱敬伦其实觉得,像英国王室那样,不是用权力,而是用威望来维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其实也挺好,只要能长期保持住稳定,至于政府形态,国家制度是什么样的,并不重要。于是朱敬伦开始推动将总参谋部划归兵部,而不再是自己直辖,将军官的任免权,移交给吏部,而不再亲自管理,再加上之前已经划归兵部审计的軍队拨款等权力,文官政府对軍队的制衡能力大大加强了。&l;a hrf=&qu;/hl/278/278525/...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