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六百五十五节 占领长崎(2/2)

大明纸币对法郎是一比十的兑换率。本来大明打算以银两作为计价单位,让调整跟金币的浮动来稳定金融体系,现在如果有了日本的黄金赔款,大可以试一下直接以金币盯死纸币,让银币比价浮动的方式,也就是让金银复本位向金本位那一侧侧重,也是法国和美国的方式。可日本真拿不出这笔钱,就是杀了他也拿不出来怎么办。现在的日本,正在搞工业,资金积累全靠掠夺,没有向外掠夺的本钱,他们就向内掠夺,也就是掠夺本国的农民,一方面农民承担了最重的税赋,一方面则滥发纸币让全民承担通货膨胀,国内通货膨胀严重,日元比过去下跌了五倍,五日元才能换一枚银元。本来金融秩序就处在崩溃的边缘,让他们拿出这笔钱,根本不可能。但英法美都是富豪,英国自不用,法国也掠夺了几百年,民间资本充足无比,能一次性筹集到350亿法郎的国家,不容觑,美国虽然负债累累,但那是因为投资规模太大,直到本世纪末,美国西部都是全世界最大的金银产地。为了抵御俄国南下,三国向日本表示,愿意向日本借款。俄国人已经开始跟日本接触,听他们对对马岛很感兴趣,俄国虽然从满清手里掠夺了海参崴,但悲催的发现,这是一个有三个月以上冰期的港口,如果能从日本手里得到对马岛,俄国势力就能渗透到日本海。另外俄国还在跟朝鲜政府接触,听他对釜山更感兴趣,他们发现釜山的水文条件极佳,而且能从海参崴修建一条铁路南下。随着俄国在蒙古铁路的通车,俄国人开始不满足于,受制于天津港以及英国势力占有的营口等港口的态势,他们对渤海湾也有兴趣,英国人发现,俄国的测绘船多次在葫芦岛一带出没。显然俄国试图给恰克图铁路找一个对接大海的港口。俄国的举动让英法美三国忧心忡忡,英国在长江是最大的得益者,美国人打开了东北的市场,历史上美国粗布等纺织品,在日本纺织业崛起之前,就一直霸占着东北的市场,所以美国一直对朝鲜很感兴趣,法国则不愿意看到德国借助俄国的势力向南渗透。在长久的战略利益驱动下,三国愿意给予日本低息贷款,利息甚至降到了三厘,完全不是日本这个混乱的金融体系本能享受到的待遇,大明向英美借款,平均利息还高达四厘呢,那可是以全世界最大的生丝和茶叶出口作抵押换来的,日本拿不出靠谱的抵押品,却享受了额外的优惠。英法美三国很有诚意,但奈何日本人不想借钱。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就是,很好借外债,都是靠对内掠夺完成。因为这时代的日本政治家有一个忧虑,那就是洋人有可能通过贷款殖民日本,他们看到埃及和土耳其因为借洋款过多而受制于洋人后,就认为贷款是一种殖民的方式,所以十分抵制外债。他们的忧虑倒也不是没有道理,后来清政府因为债务问题,而始终受制于洋人,就是教训。因此谈判过程中,日本不拒绝赔偿,只是试图将赔款数额压低,同时希望分期偿还。大明拒绝压低赔偿,认为一切都是根据大明的实际损失统计出来的,一分钱都没有多要,但是不拒绝分期付款,条件是在赔款清偿之前,大明要占领长崎作为抵押,为此愿意让日本延期50年偿还贷款。...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