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少言先生书评 2(3/5)

多子多福,为什么不能晚婚,为什么不能象东南亚佛教国家男人一生中要出家一段,为什么不能采取其他减少出生的办法?这些实际问题是摆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前的大事。我当然觉得欧洲历史上晚婚好。中国历史上也颇有人鼓吹适当晚婚,是不是也是崇拜西方?别光扣帽子了。也许死得都是下等人,所以不在大人老爷们的考虑之中,大人老爷子孙越多越好?haoyan

□事实就是事实。事到20世纪,中国还是逃不脱人口问题。大陆实行人口计划生育(历史上第一个中国朝代)。是不是照海先生高见,不该这么做,做了就是崇拜西方?抛弃中国传统?清末恭亲王被赶下台后评他们家老七说过一句话“看人挑担不腰痛”。haoyan

□”你能以现在的观点去要求古人吗?当时能认识到这一步吗?“。能。各国历史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讨论。海先生不知道并不代表没有。美国早期移民婚龄也不早。基本是没有钱养老婆就别结婚。很多人30,40岁才结婚。(请看美国小说“百年”)。马克思结婚也不早(燕妮比他还大四岁),原因也是养不起家。haoyan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很有道理。纵观历史,谁能找出一个200年里没招到任何战火侵扰的国家?所以就不要发着汉能延续300年不乱的无聊感慨了。”秦初争论的封建不封建的关键是周有八百年天下。即使战国,战争中死的人也不过数百万,而秦末一次大乱就超过这个人数。把受到战火侵扰和秦,西汉,东汉以至南北朝大乱混为一谈才是天下第一可笑混淆逻辑之事。haoyan

□至於宋,请读苏东坡,所谓极度繁荣安逸和军事上衰弱是有相关的,苏东坡忧虑颇深。所以这里所谓为中国文化唱高调者不过为中国集权之制度唱赞歌而已。如果秦(当然没有如果)扶苏登位,有一定分封,中国有一定封建色彩,就不会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为了自己私产保家卫国就比被国家抓走,送到千里以外去打莫名其妙的战争好得多。这也就是顾炎武“郡县论”的意思。产权如果能比较得到保证,不那么容易被人夺走,也不那么容易从别人手里夺土地,人口增长率多少就会得到控制。haoyan

□中国人口猛增多少是古代国家政策的结果。人口增加对国家是一件好事,但只是短期性的。长期来说,中央集权国家又无法处理人口增加的后果。无法减少无地农民数量。也无法处理和老百姓争资源的上中层子弟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先秦和不少封建国家都处理比较好(比较而言)。看不到这种简单问题,不知道谁歇斯底里?大规模外族入侵成功以及全国性的农民大造反,以及全国性的生产大破坏都是秦以后的问题。汉文景之治(不管有多少缺点)被说成是中国古代最好的时期之一决不是偶然的。haoyan

□汉高颇崇拜魏公子信陵(见史记)。汉武颇学秦皇,结果人口大减。但是几千年来还是有那么多为独夫政治捧场,连封建因素都不能容忍,一定想说明中国必然之路就是中央高度集权的制度,不是怪事?元蒙哥在合川钓鱼城大败,岳父等几千军队能以少胜多,证明中国不是必然要亡的。以我愚见,当时即使南宋即使分立成几个汉人国家,只有能顶住元人,就是成功。象南宋太后叫臣子投降这种事情,恕我无知,世界各国还不多见。投降后宋人又去打别国(包括日本),这种制度不该反省?haoyan

□岳父等几千军队能以少胜多,应为岳飞。中国之弱,某种程度就是文人空谈,而军队充满了被判刑,被抓丁,被迫害者。见下面汉李广利征大宛。没有自由民的军队,就没有有战斗力的军队。军队和要保卫的土地无关,没有利益所在,就不可能舍生忘死。这点道理难道很多人不懂,还要吹捧高度集权小人冒功的制度?西汉已经算不错了,还有李广这种含冤自杀的英雄,后来一代比一代差,名将多无好死,这种制度难道不给反省?haoyan

□我前面说过,13世纪英国上层5万人中间有2万僧侣尼姑,成家的6000家。如果僧侣尼姑都出身上层,则2万对不能有孩子。我觉得这对老百姓是一种好事。这是7百年前的事,海先生,别说这是现代,别说这是个别杰出人物想法。这就是计划生育。不让有性关系不让生孩子当然是残酷之事,但是少了多少衙内,减少了多少对土地的贪婪,老百姓有多少好处?haoyan

□北先生说‘请问历史上有那个思想做到了完全消除人民的苦难,请shaoyan给个例子,那个宗教和学说提出了“民本”思想?‘。只讲思想而不讲实际的自然有人在。不是我。我提的都是实际问题。如何避免人口过剩,如何保护产权,如何防止天下大乱,我的答案我的答案是上层去打仗,别让小老百姓送死。我的答案是北方应该筑大量城堡。用当地贵族和当地士兵防守,别从远地抓丁。按我看法,这都和封建有关,在秦时是可行的。固然封建西方也有。但东方封建国家远多于大集权国家。我说过一句“完全消haoyan

□我错了。中国历史上有对付人口压力的措施。据葛剑雄说“早在北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