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少言先生书评 2(4/5)

中期,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杀婴之风就已相当严重,发展到不分男女,见于记载的就有今湖南与湖北相邻一带、苏南、皖南、赣东北、浙江和福建各地。福建因山多地少,缺少开发余地,杀婴之风最甚,连富人和士大夫家族也都“计产育子”,“富民之家,不过二男一女;中下之家,大率一男而已”。haoyan

□我同意h兄所说。三国归晋,蜀才94万人,吴230万人,如果用西晋总人数减去吴蜀人口,魏大概有1300万。蜀吴应该说毫无胜算。haoyan

□据葛剑雄说蒙古灭金夏后,北方人口只剩一千万,是原来的1/5,也是一场大浩劫。说到底,即使考虑民族融合对人口的贡献,2世纪到13世纪之间在中国北方生活的人及其子孙大部分都死于战乱和战乱带来的饥荒。北宋灭的南方六国大概120万户,现代中国人相当一大部分(一半?1/3?)是这120万户的后代。如果相信明末张献忠屠川的说法,大概还远不到120万户。南方人有福了。haoyan

10:41>

□幽先生,我问您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在您所说的上位者中,为什么中国的上位者甚至对保卫自己的利益都表现的那么笨拙那么无能?要知道只有他们才会丧失一切?不为百姓为他们自己总可以了罢?1453拜占庭被土耳其人攻下的时候,皇帝冲进敌阵战死。三国中公孙赞一把火把自己烧了,都算英雄。就这点我多少佩服崇祯。宋代皇帝妻女都成了人家俘虏,还苟延残喘,怎么解释?haoyan

□幽先生又歪曲问题了。您说”只要愚民不造反继续供养着他们。他们的利益就没有损失。“。我举的几个例子都和老百姓造反无关。我问得是面临亡国,为什么上位者这样软和无能。常理说,不为人民总得为自己罢。亡国后,如晋的例子,皇帝及其妻女都成了人家俘虏,什么都没有了。有此先例,上位者还是软弱如旧,没有硬骨头,为什么?世界各国这样的上位者可不多。您大才,解释一下,别转移问题。haoyan

□匈奴被打成*头,所以汉宫里面满是匈奴美女?原来匈奴单于身穿青衣服侍汉代皇帝?您算了罢。汉武帝死时托孤的三臣中就有一个原是匈奴休屠王子。哪个被俘虏的中国皇帝有此代价?好好看看中国历史。读读汉书。haoyan

□吝先生说”:你一直说欧洲当年没因为黑暗死多少人,中国一死死老多。你好象忘记那个逝去的时代。甚至连历史记录都很少。你不觉得奇怪么?“。大错特错。欧洲教堂留下来记录极多。人生人死何时结婚都有,当时账目留下来的也很多。所以近年对普通人如何生活有大量研究。至於*,圣女贞德审讯记录原稿还在,据说法官收贿也有记录(不知是行贿者还是收贿者留的)。现代研究公认英国从12-19世纪,15世纪英国农民生活最好。英国农民在19世纪下半生活水平才超过15世纪。haoyan

□[精华]东汉最多时6000万人,多数生活在长江以北。如果照葛剑雄,蒙古灭金后北方人口1000万,则即使考虑民族融合,除了少部分幸运者从北方移居南方者,多数人极其后代都死于战乱。考虑出生,东汉6000万人大概5-10%人有后代留下来。赤虎兄在小说不过想探索一条不同之路,居然有这么多人跑来扣大帽子。还有这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自然或必然的事,怪。可能得用清初某人名言”宁肯中国没好历法,也不能用洋人的“。应该改成“死一亿人没关系,祖宗的东西不能动”。haoyan

□[精华]目前赤虎笔下屯兵是为了保家。有城堡做依托,罗马方阵也差不多够用了。我猜赤虎笔下,刘备会在辽西积蓄力量,不会很快介入争天下的斗争。赤虎要重建社会的基本细胞,一个以自由们为主的社会。这个社会慢慢的推向内地。打了胜仗,吸收更多的人进入这种组织,筑更多得城堡。这样当统一中国,中国是一个有基层组织的国家,而不是一个空心。同时赤虎也可能对当时门阀进行改革。门阀是建立在文人官僚基础上。我看赤虎笔下的新贵族可能会文武兼顾。这有很大不同。haoyan

□[精华]文人世家是靠垄断做官政府运作知识成为世家。所以外人颇难进入。而一个在保护地方和军功基础上建立的新上层更能吸收外来有才者。当刘备的地盘变得越来越大,城市元老院的结构可能会演变成另外的结构。城市共和毕竟不适合大帝国。而管宁搞得一套变成新国家的精神支柱之一。一神教(如果当时还有)是另一支柱。在这种情况下,胡人内迁或是必须被融入这种组织,或因为内地没有新土地,就根本进不来。haoyan

□[精华]汉人融合胡人从来有问题。一个原因是两边结构相差太多。胡人的部落更接近封建或氏族。长老和武力成为两大支柱。部落中的长老提供某种意义的民主。除了首领,战士间相当平等。而重视武力又是人才能够出头。汉人自秦统一后,社会结构和胡人相差太大。所以相处没有不出问题的。如果赤虎笔下的社会封建色彩重一点,则和胡人社会的距离也小一点。也许融合可以更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