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71章 大局所在(1/2)

在决定与孟陀、黄忠细谈之前,魏越准备与桓典好好商议一下今后河东的去留。

此前还觉得张举与白波军留在河东还能发挥其历史作用,即关东组建联合军讨董时,白波军能有效牵制、威胁雒阳与关中的联系,并能迟滞董卓、朝廷中央军的兵力。

皇甫嵩及关中兵马,以及河东郡的白波军,是导致董卓、朝廷军有数量、战力优势的情况下,不敢全面迎击关东联军的主要原因,也是迁都的原因所在。

如果在这个推论下,自己这段时间内无所作为保留白波军的元气,那么也就能保证自己在后续时间内的‘先知先觉’优势,不使得历史背离太大。

相较于对历史的破坏,自己的汉匈联军影响的方面并不大,局限于并州一隅而已,受地势困阻,自己对朝廷、局势平衡的影响并不大。而在汉匈联军的基础上,蔡邕为首领的新派系提前完成并十分强大,对历史的破坏则是很大的。

自己的出现极大的补充了蔡邕的短板,现在的蔡邕派系已经成为士族第四大势力。

士族集团大概有七个,第一的是袁氏集团,其次是杨氏集团,第三、第四是宗室集团和荆州黄琬集团,第五就是各集团边缘人物围绕蔡邕组成的,第六、第七就是豪强、寒门武人组成依附外戚、宦官所形成的。

这七个士族集团相互之间因种种渊源,是存在一定流动性的,但其政治主张是坚定的。

而自己所在的蔡邕派系,以及之前的黄琬派系存在极大的共同点,比如都受皇帝器重、信任,以及有向领头位置发动冲击的潜力。黄琬、蔡邕集团存有联合发展的可能性,自己便是继承这两个集团的最佳人选。

另一面,白波军能牵制董卓集团的兵力,那么自己的汉匈联军也应该能发挥出同等的作用。毕竟现在白波军的统帅是张举,连黑山军都成招安,那么与董卓有旧交的张举,从董卓手里取得招安状也不算难事。

白波军的问题是盘踞河东,随时有掐断雒阳与关中联系的可能性;若张举统率白波军,那么董卓许诺并给与大义后,张举完全可以用冀州牧、或幽州牧的官方身份率部进攻河北。相比于广袤、丰饶的冀州、幽州,放弃河东一郡之地绝不是什么亏本买卖。若这样,那关东联军眨眼间就会被董卓、张举联合的朝廷军扫灭。

说实在的,魏越对关东联军的战斗力并不看好,毕竟朝廷方面是履历大战的宿将精锐,而且不论朝廷方面的边兵还是禁军,要么是野战军,要么是野战军新选拔组成的。皇帝正要搞得大阅兵,能强干弱枝,除了边州有战力外,其他腹心州郡的兵马只能算作二流、三流。

关东联军能在相持中拖到董卓灭亡,魏越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其实,关东联军远比他想象中的要灭亡的早,董卓死之前,关东联军就完蛋了。

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望,魏越决定进行一场会议,以决定河东郡接下来的战事。

桓典、鞠义、黄盖三个人不分先后抵达中军大帐,帐外甲士持戟环列里外足有三层,气氛肃杀,这让鞠义、黄盖神色庄肃,而桓典则是面泛笑容。

所谓的蔡邕派系,就是以蔡邕为核心,以蔡邕亲友网络为纽带形成的一批人,他们与蔡邕持大致相同的政治理念,并认同蔡邕这位领袖。

这个集团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就是其他派系难以挤入核心的人物。这些人空有出身、才干,却得不到相应的影响力和地位,早就心怀不满渴望机遇,而这种不满、渴望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在四十岁左右时达到巅峰。

如桓典因朋友关系加入蔡邕派系,就是一次投机。

蔡邕已经五十五岁了,这已是高龄,乐观估计还有十年,最多十五年寿数;而魏越恰好及冠,陈留蔡氏的中青代也没什么优秀的人物……这意味着蔡邕派系今后领袖位置传承,需要一到两个过渡人物。

从秉性上来说,蔡邕、桓典、魏越都是持法森严的人,这是学术、政治理念和个性的质同,这是蔡邕、魏越师徒相传承的东西,也是桓典迅速投机加入蔡邕派系的主要原因所在。

稍作介绍后,魏越便对三人直言道:“蔡师已在雒都立稳根脚,深得至尊与大将军信赖。这是国家的好事,也是我等的幸好之事。”

鞠义与黄盖闻言互看一眼并无言语,与大将军交好是目前的政治正确,黄琬派系也是如此主张,这与他们之前的立场并无什么冲突。

见两人没有异议,魏越继续说:“自钱塘侯就任河内太守后,重挫黑山军张燕攻势,另一方面并州军于上党新破张白骑部,入寇中原之于毒部亦无功而返。黑山军攻势接连受挫士气低迷,恰逢至尊心怀仁慈行招安之事,故黑山军渠帅之一的杨凤受诏领黑山校尉一职,有举孝廉、征辟属吏之资。杨凤受诏后,黑山军间隙大生,诸将各思退路,想来年底就能招安其首张燕。”

鞠义闻言双眸一缩,黄盖也是一副诧异神色,随即发笑:“如此说来,叛将张举率部进攻河内,岂不是自投罗网?”

“是利令智昏。”

魏越说着也是忍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