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271章 大局所在(2/2)

住摇头笑了笑,随即敛去笑容:“张举素来刚愎自负,信服槐里侯以往战绩,却对钱塘侯多有轻视。哪怕张举得悉此事,也会率部进击河内。若钱塘侯为张举所败,那年内招安黑山军一事将成泡影,成为虚谈。”

“若黑山军不安,那么并州、冀州以及兖州兵马、赋税多将消耗于此,不利于朝廷集结兵马进剿凉州。是故,保证黑山军年内招安,便是如今朝廷之大局。”

这是朝廷的大局,他的大局就是保持对历史线的掌控。

“何况,黑山军一日不定,那青徐太平道余众便一日不死心。可以预想,若年内黑山军招安投降,再剿灭白波军,则天下民心大振,各郡县蟊贼不难料理。”

魏越说着面绽微笑看向鞠义:“鞠君,我欲进击绛邑攻破李乐部,然后分兵行事。一路进逼安邑收复河东,一路趋于张举之后行牵制之事,使张举不能倾力进攻河内。”

鞠义垂目想了想,抱拳,直言不讳:“某愿提三千健骑,断叛将张举归路。”

桓典闻言抬手捋细长八字胡,眯着眼微笑道:“叛将张举前有河内新胜之军,侧有并州精锐,而扬祖若遣骁将断其归路。且不论张举若何善战,其众必然惶恐不安。”

根本没有出兵跟在张举身后的可能性,因为张举所部拥有远超河内兵、并州军的骑兵力量。派三五千人跟在白波军身后,张举回头就能一口吃掉;哪怕现在魏越全军集合在一起,与张举进行决战也要尽量挑选地形,不敢放开手脚与张举白波军进行野战。

谁让汉匈联军太过紧要?一旦决战失利让张举一口吞掉,那么河东局势就彻底完蛋了,进而会影响关中战局,黑山军战意高涨降而复叛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从战略方面考虑,汉匈联军最应该做的就是稳扎稳打,汉匈联军钉在这里,就能牵制最少三分之一的白波军。

可魏越等不住了,最好年内解决掉白波军,否则雒阳政变后,张举及白波军极有可能在董卓或袁绍手里洗白,目前自己已跟张举所部成为死仇。哪怕自己与张举存有私交,但两个集团的碰撞注定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哪能兼顾个人感情?

故而不能单纯的从朝廷大局和保存自我实力方面考虑,再说打仗哪有不冒风险的?与其坐看张举被慢慢困死,不如先抄掉白波军老巢,直接打击白波军作战意志。

魏越决定一改保守战法,难道接下来战斗就按部就班的打攻防?

故黄盖沉思片刻,则开口:“与其分兵两路,我军不若大胆分为三路。鞠君率健骑三千隔绝白波军主力,武都侯不妨率骑士奇袭安邑,而某家则率虎步营强攻绛邑。若掩护得力,能为武都侯争取三日时间。”

“三日内,武都侯若能袭破闻喜,则绛邑守军自溃也。”

闻喜卡在绛邑与安邑之间,一旦鞠义率军向东寻找险要地段设立营寨固守,而南边魏越又袭破闻喜,绛邑就成了绝地。绛邑守将李乐是汉军叛将必死无疑,而守军还有活命的机会,对于改编降军一事,黄盖是很有经验以及信用的。

酸枣降军改编一事,虽然杀伐酷烈,可降军改编后的虎步营就是明证。

鞠义、黄盖两个人之间也能说是精诚合作,不是两个人性格多么的谦让、搭配,而是鞠义贪功敢冒险,更想拿到自由作战的权限来证明自己;黄盖则是做了全盘考虑,决定自己来冒最大的风险。

一旦张举的主力还藏在绛邑周边,骑兵为主高机动力的魏越、鞠义还有撤退的可能性,可步兵为主的虎步营又处于极大的兵力劣势,绝对会被张举一口吞掉。再说,虎步营本身就是黄巾降军改编来的,战事陷入逆境绝地后,很有可能会杀黄盖叛乱。

兵分三路固然能收奇效,可一旦张举的主力部队就在绛邑周边,那么汉匈联军就会损失惨重。

失去汉匈联军支撑,蔡邕派系还有多少前途可言?

桓典愁眉紧皱,分兵两路没问题,最危险的是分出去的小股部队;若分兵三路,则三路都有覆灭的可能性。

带着极大的忧虑,桓典问:“扬祖,若叛将张举得悉黑山军招安一事,如今回军河东又该如何?”

说着看一眼鞠义,继续说:“营寨不固,又如何能久守?”

闻言鞠义皱眉不快:“以三千骑拒十倍之敌,外无援兵,依仗营垒、险地不过早死、晚死而已。某家用兵之道,岂可以等闲庸将同视之?”

说着鞠义、桓典都扭头看魏越,想要得到一个答案,究竟是分兵两路,还是分兵三路冒险。

魏越抬手指尖摸着下巴处寥寥几根短须,眯眼道:“此战关系深远,事前要多做准备。在分兵之前,某或许能以人情探寻到张举远近。”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