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两百零二章 辽东备战(4/5)

黑人不懂得耕种,只有后来迁移此地的东南亚移民才懂得。

因此永乐年间的南洋耕地数量少的可怜,而开拓这些需要巨大成本,明朝人口因为靖难之役跌到了六千万以下,根本无法支持开拓。

但朱由检面对的局面不同,西班牙和荷兰人开拓的耕地虽然少,但也有几十万亩,足够大明派十几万百姓落脚。

只要他们能落脚,那么开垦就简单多了。

有余粮落脚和没有余粮落脚是两码事,而打下这些地方,大明是不亏的。

至于南洋开垦需要面对瘴气?

国内都大饥荒,几百上千万的人快饿死了,给口饱饭做什么都行,谁还会害怕瘴气?

得了瘴气,过个十几二十年死,总比现在直接饿死要强吧?

因此、朱由检需要做的,就是疯狂的在天启七年以前无脑扩张。

只要大明的税制跟得上,能打下什么地方,就打下什么地方。

所以在客套之后,朱由检直接对跟自己而来的四骑卫指挥使道:

“带辽东沙盘和各地的沙盘前往经略府,等孙传庭等人确定什么时候抵达广宁后,提前通知沉阳、辽阳、镇江等府的将领前来广宁议事。”

“末将遵命!”听到朱由检的话,四骑卫的四位指挥使照做,而熊廷弼和袁应泰、孙承宗也知道了,眼下朱由检并不想讨论如何打辽东这一战。

或者说、他是觉得没有必要讨论。

因为就眼下的辽东局面来看,谁都能看出来,实额的近三十万明军对付实额的十万建虏,另外明军这边还有大小四千多门火炮,根本就不用担心怎么打。

熊廷弼为朱由检带路前往经略府,而大小官员和将领在后面跟着。

带路的同时、熊廷弼也不忘隐晦的提醒道:

“殿下、老奴那边知道应该收到了全辽戒严的消息,我算过,即便秋收之后,老奴手中之粮应该不足以撑到明年开春。”

“那就在秋收之前开打,让他收不到辽东的粮食。”朱由检轻嗤,并说道:

“老奴不敢与我军正面交手,以他的作战风格来看,他应该会提前动手,围点打援,谋求切断我军各府县道路和粮道。”

“我也是如此作想……”熊廷弼带着朱由检走进了经略府,而四骑卫的人手也把沉重的辽东沙盘抬进了会厅,将座椅向后撤。

沙盘在组装,而熊廷弼也继续说道:

“因此在秋收之前他就会动手,谋求扰乱我们的注意,随后让铁岭等地的建虏收割粮食。”

“所以不管计划怎么变,都应该在秋收之前开打,而不是按照计划在八月后才动兵。”

“沉阳的兵马必须先动起来,调动老奴的兵马,而不是等老奴前来调动我们的兵马。”

熊廷弼说的、和努尔哈赤要做的,实际上便是出自《孙子兵法》的虚实篇。

在《虚实》一文里,孙武认为,军事将领要取得对敌战争的胜利,必须要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

所谓的主动权,便是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这也是将奇正之术,虚实之术发挥到最佳状态的表现。

对于努尔哈赤喜欢调动明军的作战风格,朱由检早有耳闻,虽然他自认为眼下的他在战场上,不是努尔哈赤的对手,但这次他为了明军不被调动,特意准备了三十万兵马。

以努尔哈赤的兵力,不管怎么调动,始终都要在铁岭、赫图阿拉等地驻扎兵马。

也就是说、在防守的同时,他能机动野战的兵马,实际上也就是六万人左右。

以六万调动三十万敌军,哪怕明军的将领是猪,也不可能因为被努尔哈赤调动而全歼。

但凡一部兵马拖住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就要面对四面八方涌来的明军。

因此朱由检认为,努尔哈赤绝对不会再像打萨尔浒一战似的出击,打大迂回作战。

辽东无法守住,所有人都能看出来,努尔哈赤必然也能。

既然无法守住,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做出防守的态势?

原因很简单,结合他的性格和战场,明军将分为四部兵马,收复辽东。

努尔哈赤想要做的,就是谋求机会,吃掉四部兵马的其中一部,以此来达到断明军一臂的战略目的。

只要这个目的达到,那么即便丢失了长城以内的全部城池,结果也是可以接收的。

所以朱由检必须要预防这一点,而他要做的预防手段也很简单:

“四部兵马、必须要有足够的机动骑兵,不管老奴是否主动出击,只要我军兵马有一部能拖住他,死局便会出现!”

当他说出这句话的同时,辽东沙盘组装完毕。

在经略府会厅内,一个张宽两丈,囊括了整个东北的战场沙盘也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就是这样的一个沙盘,代表了整个东北所有势力。

河谷平原、山地河流、高山白雪……

这些东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