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流年那点往事》之 六 中秋节抒怀

乙未年的中秋佳节渐渐临近,思念远方女儿的心一天比一天情切意浓,进入农历八月,每天都翘首期盼女儿携婿带子归来团圆!

每逢佳节倍思亲。看那一晚比一晚圆起来的月亮,如鼓满了诗情画意的帆,遨游在广袤、幽蓝的中秋夜空,似乎满载着亲人团聚的其乐融融,怀揣着远隔数百里的离愁别绪。

去年中秋节,因为小外孙出生还不满二个月,本意就没打算让女儿串亲戚看望父母的念头。尽管那个中秋留给我的有点孤单,但却也不乏其乐融融的温暖,因为,从心灵深处理解孩子们的诸多不便。

每个传统节日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那种特有的气氛让我很容易从中捕捉到一种舒服的感觉,那是一种温暖和幸福。特别是对今年的中秋佳节,更有一种奢侈的向往,除了那皎洁的月光,香甜的月饼,最让我陶醉的是一家人围坐一起有说有笑的情景。根据天气预报,中秋节恰逢连阴雨,没关系,既是没有圆圆的月亮,只要有亲人团聚的欢声笑语,心里就有个圆圆的梦想,梦里依然有月光皎洁。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进入农历八月十四,依然没有女儿携婿带子归来的迹象,我乐滋滋的心开始往下沉,高兴劲儿一步步跑向了爪哇国。虽说佳节前就预见到女儿不会来看望的情景,但那一星点思想准备却掩盖不了更多的失落和惆怅,更难以接受圆圆的梦想变得支离破碎。我在客厅里坐卧不安,漫无目的来回走动着,不经意地推开窗户,窗外朦胧的天空下着绵绵细雨;再回头看看坐在沙发上忐忑不安观看电视的妻子,她的脸色恰似窗外的天色一样阴沉。唉——,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慨叹这个中秋佳节喜庆气氛太虚无飘渺!

八月十五,就这样在我心情极度落魄情形下到来了。还好,女儿终于来了电话表示节日的问候。然而,妻子接电话后却开始以抱怨、唠叨的方式发泄对女儿的不满。要强而又自以为是的女儿根本不买老娘的帐,报之强词夺理地回击。妻子感到很伤心很委屈,一怒之下挂断电话,对女儿复又打来的电话不予接听。女儿对妈妈的这种行径非常不理解,转而把恶气发泄在父亲身上,还用“今后不再亲戚”的言语在父亲的伤口上撒盐,使我这个做父亲的心情陷入了极度困惑。在这个中秋节日的晚上,我无心观看电视台直播的“中秋情”文艺晚会,自己静静地躺在床上,孤苦伶仃地任那无限疲惫的思念,爬出沉睡的窗口,在如水月光下被点燃,任伤口泛出嫣红,复苏着钻心蚀骨的疼······

这个静寂的夜晚,我的万千思绪理还乱,剪不断。为无法看到女儿笑靥如花的脸庞而惆怅,也为无法看到婿儿憨厚可掬的神态而感伤,更为见不到天真烂漫可爱的小外孙而孤独无奈。女儿嫁在远方,儿子求学在外,儿女绕膝的那种天伦之乐只有想象才能感受得到,我的心好像被这种残忍掰了一个豁口,鲜血横流。那依然高挂在天空的圆圆的月亮,或许在别人的眼里是圆满的、美丽的,而在我看来,是那么的冷漠,冷漠得像一个风干泪水的眼睛;是那么的焦灼,焦灼得把心刺得生生的痛······

月亮,每个月都圆,圆了又缺。月亮的圆缺有序,绝不会因人的悲喜而改变。月本无心,有心悲欢的,依然是人。出于个人情感,我把今年中秋的月圆,一厢情愿的赋予了更多人为的感情色彩。我自私固执地认为,一个人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大家的美满才是心里的圆满。或许是我的观点被扭曲,因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好儿女志在四方,为了生活,为了学业、为了事业,儿女们应该有自己的天空。不管儿女们走到哪里,只要是月光照得到的地方,无论天涯海角,无论相隔千里万里,能够得知安好就理应心满意足,何必与他们计较什么“孝道”呢!想到这里,我极不情愿地从心底里原谅了她们。

唯如“但愿人长久”,方得“千里共婵娟”。月满中秋佳节夜,苏东坡的那句淡淡的“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诗句再次回响耳际,仿佛涵盖了撕裂的心痛,仿佛涵盖了无奈的感伤。心若缺,即使明月高挂,也只是一地月光惨淡······。
本章已完成!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